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少数民族群众智慧的产物,承载着少数民族的社会流变史,记录着少数民族先民艰苦的奋斗史,描绘着少数民族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场景,与少数民族群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传承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从文化变迁的视角,运用社会学、文化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对适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的生态条件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构建提出思考。主要结论如下: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民众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然有着信仰和追求,宗教祭祀活动、民俗节庆活动依然保留着原生态的形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其中仍然承载着人们的宗教信仰、趋利避祸、缅怀祖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价值内涵。在现代社会环境改变,西方体育入侵、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等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少数民传统体育原有的生存土壤已经尘土翻新,传统的“金屋藏娇”的方法已经不能使其很好的传承下来,为此,少数民族民众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学校体育的引入,博物馆的建设、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筹划,社会发展定位不明确使其出现了表现形式的形似而神离,文化内涵流失的尴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存条件:1.适宜的自然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空间基础,但并非要我们完全复原其原生态的环境,而是要尽可能保护和修复其适应的自然环境;2.适宜的社会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能源供给,为其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3.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内心深处的文化信仰才能使人们用心地去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4.文化融合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思路与方向,文化变迁的今天,多元文化的相聚与碰撞下,进行文化间的融合与创新,才能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生命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圈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1.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信仰体系:1)挖掘民族英雄文化精神,激发民众的文化自信;2)开展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3)开展民族文化系列论坛;4)编写地方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记;2.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保护的传承机制: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与整理;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空间载体的保存与开发;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的保护;3.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生态链: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生态资源整合:物质资源、非物质资源;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孵化:政府主导型、企业开发型、个体创业型;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产业链的运行:文化产品制作、文化产品的推广与营销、文化产品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