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与本土的交织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0939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边缘化态势,先锋与新写实文学已经衰落、民族寻根文学(特别是长篇巨著)持续发展、新生代文学日益崛起。研究新生代文学对总结九十年代文学展望新世纪文学意义重大。本文以毕飞宇整个创作为研究对象,将他的创作按内容分类并按形式拆解开来,从历史、世俗、哲学与审美四方面详细探讨他小说的成就,并指出他创作的发展趋势。他的小说从哲学高度和审美层面上分别揭示出人性的无意识异化和有意识追求,并将人性及生活中真善美完美融合起来。他将先锋模式引入现实主义,以现实主义充实先锋激情,形成先锋与本土共交织的状态,在中国文学日益转向先锋文学的本土化与现实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中,他的创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其他文献
审美情感问题,是艺术创作上的核心问题.审美情感则是在一定审美理想光照下,对生活和日常情感作审美性地集中、升华与超越,并予以精湛的艺术定型.审美情感也不同于理智情感和
近年来,作家方方以其小说的悲剧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与经典悲剧的比较,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方方小说悲剧的美特性,即悲剧人物的世俗性、悲剧冲突的内敛性、悲剧
作为词坛的大家,辛弃疾转益多师,搜罗万象,融铸唐诗如己出。辛词对唐诗的接受绝非偶然,是外部机缘与内部因缘合力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宋代浓厚的宗唐文学风尚及文化传播手段
汉魏六朝书论记录了崔瑗、王羲之、羊欣等的书法理论及思想,其语言具有一定的口语化和专业化特点,能反映当时的美学思想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是我们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目前学
叶芝是爱尔兰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位诗人。作为英裔爱尔兰人,作为用英语为爱尔兰创作的英-爱诗人,作为浪漫主义向象征主义过渡时期重要诗人,他身上有太多的混杂成分而让人琢
对文学史的观照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本论文选取的宗教视野乃其中之一。这种视角选择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以“宗教视野”审视文学变革,可以跳出单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而
该文以"欲"范畴为研究对象,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将"欲"视作一个历史性范围将其植入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美学思潮与现象中加以考察."欲",指人的本能欲望
中国当代文学的进程总是与当代生活取着同一步调.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发生之间的17年,是当代文学继承40年代"延安文艺",推进一体化的17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本文是以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更新与开放为宏观的理论背景,对文学批评观念更新的契机、发展的历程进行微观的阐释与总结,回顾了文学批评历史观在新时期的反思与调整,探索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