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精神。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瑶族教育研究工作在国家与学界的关注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己有研究对瑶族学校生活的层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少数民族学校生活方式直接反映该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同时也是其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的载体,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观念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瑶族地区以创新能力的养成做为取向的学校生活,通过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实证材料分析该学校生活的影响与价值,进而发现问题,提出瑶族小学学校生活变革的对策。所选研究载体为瑶族小学生,除却因为创新能力养成在小学生阶段具有特殊性之外,还因为瑶族地区的瑶族小学生的学校生活类型相比其他学段学校生活更丰富,更具有典型性。在理论建构上,创新能力不能通过系统培训来获得,它主要由生活与文化因素进行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基础知识、思维、人格、生产知识经验、创新应用、技能创新、团体能力七个方面受到影响的综合结果。因此,本研究主要在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腊河乡一所典型的瑶族小学进行实地研究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事实材料为本,基于生活与文化视角,对瑶族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生活如何影响创新能力养成进行了客观而深入的质性思考,对当中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析,力求找到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变革的可能性与立足点。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相关文献调查与理论建构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第-章绪论是关于研究的文献工作准备,对小学生、创新能力、民族文化、学校生活进行了概念界定,明确了瑶族小学生学校生活的研究方向。第二章对学校生活中创新能力养成的理论探索进行阐述,并探讨了学校生活与创新能力养成的关系。第二部分为瑶族地区小学实地研究调察的呈现与影响评析。笔者深入到瑶族小学生活的现场情景中,采取近距离、参与式观察的田野调查实证方法,试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与瑶族学校现实生活之间找出必然联系,并把握住学生在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下对相关问题的感知反应进行深度思考,评析基础学习生活、培养兴趣爱好的生活、文体生活、民族文化生活、公共学习生活、社会服务型生活、劳作生活、适应民族环境的生活对小学生基础知识、思维、人格、生产知识经验、创新应用、技能创新、团体创新七个方面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同时分析其中的消极影响,纳入急待变革的研究部分。第三部分探讨以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价值取向的瑶族小学学校生活改革的方向。以所观察到的瑶族地区小学生的学校生活为观察基础,同时明确当中制约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学校生活发展的矛盾,探讨如何推动学校生活进行改善性建设,以实现瑶族地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据此具体分析瑶族地区小学变革的需求与发展的可能性,并提出变革的主要方向与现实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