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两相分离技术研究红壤中细菌及微生物量磷的组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vin10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风化的酸性红壤,受亚热带气候及不合理利用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尤其是土壤磷素的含量及有效性也很低。经微生物固定和转化的磷是红壤中提供作物生长的主要磷素来源之一,如何提高这部分磷的有效性已越来越受到土壤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 两相分离技术(Aqueous two—phase partitioning technique,简写为A2PP)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它是一种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的方法,但在国内外鲜有应用于土壤领域的报道。本实验借鉴国外有关研究结果,采集了鄂南几种母质发育、利用现状不同的6个土壤样品,把经过分散处理后的土壤悬液,通过孔径为20~30微米的滤膜真空抽滤,采用2%PEG和6%Dextran两相系统纯化细菌,测定细菌生物量和细菌磷的含量,研究两相分离技术在土壤领域的可应用性以及应用此法初探红壤微生物量磷的组成及其与土壤磷、理化性质的关系,明确亚热带地区红壤微生物量磷组分中的主要贡献者。取得的主要结果有: 1.采用0.1%胆酸钠、钠型离子交换树脂、玻璃珠与土壤样品一起在4℃振荡2h,能够较好的分散土壤中的细菌。采集的六个土样细菌分离率介于0.41~0.60之间,母质对分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细菌分离率从高至低依次为:砂页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 2.实验证明A2PP技术能够较好地纯化土壤中的细菌。 (1) 在两相系统中,采集的六个土样细菌大部分被分离存在于上层PEG相中,纯化后的细菌生物量达到加入量的约63~78%。 (2) 原始土样与两相分离体系分离纯化的细菌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土样的细菌多与土壤颗粒和有机质结合在一起,而两相分离技术能够得到较为纯净的细菌个体。 (3) 细菌的提取率介于0.31~0.48,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细菌分离率存在差异,顺序依次为:砂页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 3.尝试应用A2PP法研究了细菌形态、微生物量磷组分等,揭示了真菌在红壤磷循环中的积极作用。 (1) 分析了所采集的不同母质发育的六个土样的细菌结构形态,这些土样的细菌都以小球状、小杆状细菌为主。 (2) 测定了微生物量磷组分。对采集的六个土样而言,除茶园土外,菜园土和林地土壤均以真菌磷为主,且真菌磷占微生物量磷的比例为:林地>菜地>茶园。
其他文献
对新修订的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试验标准、控制方法、结果应用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试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技术型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重要作用。本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动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
<正>【原诗】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文研究了高镍FCC 平衡剂磁分离回收技术工业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影响磁分离的主要因素及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速率为80 kg
悬挑结构是公路工程中路基加宽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与目前常用的道路拓宽结构形式作对比,阐明悬挑结构在山区道路拓宽应用的优势,并对其设计理念、工作原理、施工要点和工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强度都在不断加大,由此也引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不断扩大和加剧,如沙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和酸雨等。因此人们对
稠油将是21世纪的重要资源。动用稠油资源是缓解未来原油短缺的重要手段。经济高效的开发稠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等热采模型的研究也因而显得
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荷载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桥梁结构的性能随着时间逐渐退化,引起桥梁使用寿命的缩短,因此对既有桥梁现状的评估和剩余寿命的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方针,同时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研究,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和中共党史学科的重点内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