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引擎。“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接近五成左右,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国家对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愈加重视,未来将会有接近五亿的农村人口未来将融入城市。在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城镇化进程、如何根据城镇承载能力的不同而引导农村居民有序进入城镇将是政府责任所在。吉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玉米大豆平均亩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居首,其中德惠市在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也不可或缺。“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先进的农业机械化中解放出来,于是就衍生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转移。但是由于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下,转移人口例如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等一系列的问题,农村人想要真正的融入城镇可谓任重而道远。本文以吉林省德惠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德惠市大房身镇及米沙子镇“十一五”以来人口城镇化进程对其特点进行剖析、总结。文章以国家对农村人口城镇化政策为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时期国家城镇化政策不同的对比进行研究。一直以来,由于德惠市第一产业农业的迅猛发展,其工业化步伐相比农业略为落后,这种“重农轻工”的现象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策略下已经有所改善。“十一五”过后,随着德惠市农村人口大批量的涌入城镇,以及政府对招商引资政策的放宽,相信会有大批企业入驻,工业化前景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于是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城镇化的步伐也将日益加快。最终,吉林省德惠市的发展目标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主要侧重土地城镇化的发展,以土地城镇化来带动人口城镇化;“十二五”开始,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主要依托的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以人为本,注重的是农村人口真正的城镇化融合。目前,德惠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