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资源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面对人们不断增加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在这种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却存在着教育资源浪费、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分析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合理安排教育资源支出、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高效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在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并通过文献复习选取出剔除环境影响因素所需的环境指标。其次,通过建立三阶段DEA模型评价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该模型与传统DEA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要剔除随机误差和外在环境因素对所测效率的影响。具体为:第一阶段运用传统DEA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12年至2016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量;第二阶段运用SFA模型调整投入值,排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影响;第三阶段运用新的投入值以及原始产出值重新测算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值。最后对比分析一、三阶段DEA测量出的高等资源配置效率值以及我国三大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水平的具体对策建议,为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作出有益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与第一阶段DEA测量的效率值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显著下降,综合效率由0.94下降到0.79,纯技术效率从0.96下降到0.86,规模效率从0.97下降到0.90,这表明第一阶段DEA高估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估了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的影响。(2)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均值为0.79。分区域来看,东部区域综合效率均值为0.87,中部区域综合效率均值为0.81,西部区域综合效率均值为0.76。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值呈先下降后增长趋势,2016年与2012年相比只有小幅上升,表明这五年来我国并没有找到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值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别。东、中、西部区域对比可以看出,东部区域属于高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区域,中部区域属于高规模效率低技术效率区域,西部属于低纯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区域。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与对策:(1)拓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渠道,因地制宜供给高等教育资源。(2)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降低办学成本。(3)实施差别化的高等教育效率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