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困境儿童保障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fe1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将有更多的孩子出生。但随之也将有一个问题更为突出,那就是数量庞大的困境儿童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社会团体也更多地参与到困境儿童的救助当中。我国困境儿童救助的第一主体是国家,国家政策对困境儿童的帮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2013年至2018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救助困境儿童,但是在政策的执行当中也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在近五年里困境儿童数量逐年减少,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现有的政策十分分散,虽然涉及面很广,但需要相互协调配合的单位较多;政策落实不到位,未建立完善的福利分担机制,部分救助政策也未能落实;评估机制不甚健全,无法保证每一次的伤害都得到有效评估和后续跟进。按照史密斯政策执行理论,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政策执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方案制定基础薄弱,目标范围比较狭窄,监测干预机制较弱;政策对象习得性无助,远离人群,积重难返;执行者法律意识不足,对应急响应机制不够了解,未建立健全强制报告机制;最后,政策环境亟待加强,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教育环境及成长环境方面都亟需加强。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日本及瑞典等发达国家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以及中国困境儿童政策在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之间的差别等进行比较,发现困境儿童保障政策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一个西部民族地区的小城市为例,研究了困境儿童政策在欠发达地区执行中的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借鉴各国各地的经验,从政策方案、执行机构、政策对象及政策环境四个方面,从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再到总结阶段,逐步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影响政策执行的四个因素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背景:由感染,自身免疫因子,药物,毒素等因素引起的失控性的炎症反应是急性肝炎发展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是
坚持教育创新,大学教师肩负历史重任.大学教师是大学创新体系中主体性因素,其他因素提供其创新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大学教师创新素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加强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