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TNF、TNFR、sTNFRS在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与疼痛的相关性、与退变的关系。方法:患病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均为初次发病。椎间盘标本取自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年龄在20-55岁之间。对照组8例,非突出的椎间盘标本取自无椎间盘突出症及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脊柱手术患者,年龄在19-40岁之间。术前检查及术中所见,证实其不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中含有不同比例的髓核、纤维环,部分病例含有软骨终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TNFα/β及sTNFR1/R2浓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靶细胞膜表面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R2mRNA)的表达。最后,应用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用方差分析法分析总体差异及各组差异。同时对所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TNFα含量与患者的临床表现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NF-α/β及sTNFR1/R2在患病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突出椎间盘组织中TNF-α/β及sTNFR1/R2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结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患病组中TNFR1/R2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均显著上调(p<0.05).突出椎间盘组织中TNF-α/β及sTNFR1/R2和TNFR1/R2mRNA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1)本研究建立TNF及其受体的标准曲线、通过酶联免疫反应原理及方法,可定量检测TNF-α/β及sTNFR1/R2的含量。(2)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证明了TNF-α/β可在椎间盘细胞中表达。(3)组间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病组突出椎间盘组织中的TNF、TNFR、sTNFRS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正常椎间盘组织,提示这些物质与腰椎间盘退变、突出的病理过程相关。(4)TNF、TNFR、sTNFRS三者之间也存在相关性(P<0.05),这一结果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生物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密切联系,形成复杂的网络性调节。(5)直线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病组突出椎间盘中TNF-α含量的高低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结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P<0.01);TNF-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疼痛的程度。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根本依掘,同时可以解释巨大椎间盘突出并不一定有症状、剧痛的病人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神经根受压的影像学证据、保守治疗大多有效等临床现象。临床症状和体征在很大程度上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中所发挥的病理作用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