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应用LI-6200 光合仪对乌鲁木齐具代表性的19 种园林树木光合、水分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以19 种树木为例对树种生态习性进行评价,基于树种的生态习性,结合生态群落结构理论研究树种配置结构模式,对庭院树种配置中树种选择、种内、种间关系及配置结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庭院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乡土树种较外来树种、乔木较灌木光能利用能力、水分利用能力强,耐旱,生态服务功能大。如1m2叶面积全年绿叶期乡土树种紫穗槐释放水分7533g,吸收CO210424g,释放O27577g,是外来树种接骨木释放水量的1.5 倍,吸收CO2 量的2.4 倍,释放O2量的2.6 倍,白柳释放水分7446g,吸收9724gCO2,释放7052gO2,同紫穗槐数值相当,但冠幅是紫穗槐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整株生态服务功能远高于紫穗槐。针对改善庭院环境选夏绿阔叶树为主,同时应用花灌木、针叶树点缀。根据光、水分因子研究种内、种间关系。认为种内关系处理主要是树木栽植间距要适宜,高大乔木的间距不应小于4m,一般以6-8m为宜,小乔木间距5-7m,灌木间距3-5m;单纯树种自然式丛植,成年树可适当遮盖幼树。种间关系处理,根据树种光特性进行分层。即根据树种不同生活型分层。大概分层为:光饱和点大于等于1500μmol?m-2?s-1,光补偿点大于30μmol?m-2?s-1 的阳性树种为第一层层片; 光饱和点1000 ~1400μmol?m-2?s-1,光补偿点20~34μmol?m-2?s-1 的稍耐荫小乔木为第二层层片;光饱和点大于1100μmol?m-2?s-1,光补偿点小于17μmol?m-2?s-1的耐荫灌木为第三层层片;另外,需水量类似树种归为一类,种植在相对集中的区位;需水量差别大的树种配置在一起,最好进行地形处理。不同类树种栽植在同一平面上,要进行灌溉技术处理。把生态群落学理论与园林学科结合起来,认为乌鲁木齐实际生态承载量不适宜垂直结构复杂,一般两到三层为宜;结合不同庭院功能,体现季相变换,应用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不同水平配置结构模式,烘托不同庭院类型环境氛围。夏绿阔叶树、常绿针叶树比例在8:2 左右,乔灌比例在7:3 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