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到十三世纪是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一个完整周期,从唐末五代割据分裂,经宋辽金对峙,直至元代大一统。由于社会的动荡变革,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政权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发展,形成一代新风的盛况,在建筑营造方面亦是如此。在这一时期的建筑发展历程研究中,尤以山西地区的木构古建筑存量最为丰富、建筑发展体系完整、建筑营造传承有序,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是在“晋地宋辽金时期建筑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研究”课题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后续研究,以充实山西宋金时期建筑营造研究。结合课题组已有的宋金地域建筑时代分期演变和地域分区发展的研究成果,选取山西宋金建筑大木作发展演变为研究内容,以山西现存的木构建筑中体现的大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辅以砖石建筑、石窟、墓葬中反映的大木作内容。通过对实物的分期与分区对比分析,试图梳理出三百余年的宋金时期山西地区木构建筑大木作的源流、发展和变化过程,归纳总结出山西宋金建筑大木作的发展演变特征,探寻促进建筑技术发展演变的社会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山西宋金时期的史地背景与木构建筑发展概况,其次依据山西不同区域之间因时空维度造成的建筑发展差异现状并参照现有的研究成果,将本文的研究阶段分为宋早期、宋中晚期至金早期、金代中晚期三个时期。在每个研究阶段中以典型的建筑遗构为样本,从建筑平立面、建筑梁架结构、建筑铺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出每个时期的建筑大木作特征,并探讨与前后时期之间的传承演变发展关系。并以地域差异特征和时代演变特征、官式建筑特征和民间建筑特征贯穿于山西宋金建筑大木作的演变研究过程。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实际意义,希望对于山西宋金建筑的研究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