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当前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紧张”,在这个职业化的时代,工作无疑成为当前紧张和竞争的集中地,由此而带来的失眠、焦虑、高压力、免疫力降低等健康损害成为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心理工作环境,也称职场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个体在工作中感受到的系列的心理和社会影响因素,对心理工作环境的系统深入分析成为解决职业紧张及其损害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理论模型作为分析框架考察党政领导干部群体工作的压力、自主性、人际关系、付出回报失衡状态、内在驱动、工作支持等特性,并进一步分析心理工作环境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文首先对有关心理工作环境以及主观幸福感研究做详尽的文献综述,同时,对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考察563名党政领导干部的心理工作环境特性和主观幸福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近半数(48.5%)党政领导干部存在职业紧张情况,11.4%的领导干部认为付出高于回报,处于失衡状态。2心理工作环境特性在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差异。男性领导干部工作内在投入更高,女性获得工作支持更多;领导干部越年轻,工作年限越少,工作回报、自主性越低,而工作付出、工作要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压力越大;职务级别越高,自主性、工作回报越高,而工作付出与压力越小。3同事支持,工作自主性,工作回报,内在投入与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相关。4同事支持,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回报对个体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在投入对个体成长发展和身心健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工作的高要求-高自主性、付出回报平衡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高工作要求-低自主性、付出回报失衡损害个体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验证了“压力-健康”效应和“学习假设”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