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贯穿了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线索。马克思“完整的人”有着丰富的内涵,“完整的人”意味着“全面的方式”去“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进一步理解其含义:一是人的本质应是丰富的;二是应全面占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三是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建立和谐的关系;四是拥有丰富全面的生存内涵和生存样式。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作为我党传统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必须要做出回答与行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推动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完整的人”思想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视域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人片面发展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物化,消费观以及虚拟空间异化,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功利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缺乏自由自觉的劳动观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利于大学生自由个性生成,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缺乏“完整的人”的导向,不利于“完整的人”的复归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的指导有密切关联,忽视了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真正含义与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目的,就要在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的指导下,探讨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人方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在马克思“完整的人”思想的视域下,创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的自由个性生成;树立马克思实践观,实现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审美观内容,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与独创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系统的全面性,引导大学生逐渐走向“完整的人”的复归之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逐渐转变传统教育中在方法、途径、机制等方面的不合理之处,促进大学生真正自由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