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Rhei Radix et Rhizoma)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等功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有多种药理作用。大黄药材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青海、云南等省,其质量差异较大,为筛选优良品种,保证药品安全有效和稳定可控,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大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本文以不同产地的大黄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研究等进行研究,以达到较为系统的质量评价研究,为大黄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UPLC法对不同产地大黄中8种成分包括5种游离蒽醌类成分、2种番泻苷类、1种二苯乙烯苷类成分为指标的含量同时进行测定。8种成分在所选定的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r值≥0.9996),平均加样的回收率(n=3)在96.7%~103.2%,RSD为1.2%~3.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苯酚-硫酸法)测定大黄中多糖的含量,结果显示青海产唐古特大黄多糖含量相对较高。(2)采用UPLC-PDA法建立大黄药材指纹图谱,得到可以清晰地表达出大黄药材专属性的特征图谱。正品大黄各批次之间相似度相对较高(S>0.784),与伪品大黄相似度较低(S<0.546),可以用于大黄与伪品的快速鉴别。(3)核磁共振技术测定大黄中特征信息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及判别偏最小二乘(Discriminant Partial Least Squares,DPLS)法进行识别分析。核磁共振指纹图谱-模式识别能够有效地鉴别不同基源的大黄样本。(4)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大黄药材,建立图谱鉴定出了18个化合物,并找出包括番泻苷A、番泻苷B、土大黄苷等7个差异较大的化合物。(5)对大黄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04的均一多糖,经GC分析大黄的单糖组分为β-D-半乳糖、α-D-葡萄糖、α-D-木糖,摩尔比1.0:4.2:1.8。经HIO4氧化及甲基化分析,表明该多糖主链由β-D-1→3,β-D-1→4,β-D-1→3,6吡喃半乳糖和α-D-1→6吡喃葡萄糖组成,α-D-1→末端呋喃木糖为支链。本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检测理念和手段,通过综合多种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成分模式分析手段,进行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可区分大黄的正品和伪品,评价大黄药材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