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盗窃罪作为一种侵犯财产型犯罪,具有多发性、普遍性等特点,其对公民的权益及社会秩序极具破坏性,一直是立法及公安司法机关关注的重点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将盗窃罪的客观行为方式进行了修改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盗窃罪的打击和防范。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盗窃罪也突破了传统模式,变的更为隐蔽、复杂,而且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特别是其客观行为方式的变化给司法认定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因此,分析、研究当前盗窃罪行为方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司法认定中疑难问题的解决,同时能较好促进盗窃罪立法及司法的完善,对盗窃罪做到有效预防和打击。本文将从四个部分深入研究盗窃罪的行为方式:第一部分引言,综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对盗窃罪行为方式的研究现状做一个归纳与总结,以便为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及方向奠定基础;同时对本选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进行阐述。第二部分通过对盗窃罪的历史沿革的梳理,更深入地认识盗窃罪的基本属性以及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规律,有助于盗窃罪的准确界定,并能更好地将盗窃罪行为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特征联系起来。第三部分对盗窃罪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多次盗窃、扒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等客观行为方式进行界定,并对这些行为方式在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第四部分围绕司法实务中盗窃罪的行为方式中“秘密窃取”“数额”“随身携带财物”、入户盗窃中的罪与非罪和既遂未遂、多次盗窃中的“次”的认定、多次盗窃行为与盗窃罪连续犯的区分、携带凶器盗窃中的“携带”“凶器”等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