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踏脚”,是融舞蹈、武术为一体的一种民俗文化,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源远流长的一种乡间舞蹈,是宁夏回族同胞所独有的一种舞蹈和攻防技能。如何将宁夏回族“踏脚”纳入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对宁夏回族“踏脚”继承与保护、发展并创新,是近年来宁夏区内很多学者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系笔者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趋势及经验进行的选题。主要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以“专业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对比,就回族“踏脚”纳入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为传承“踏脚”民族文化提供一定的思路,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将回族“踏脚”体育活动纳入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发展提出建议。主要的研究意义是通过对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引入回族“踏脚”进行可行性研究,促进具有回族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化民族特色体育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不断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素养,弘扬回族文化,促进宁夏回族区域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从踏脚的起源、现状及发展脉络,分析了踏脚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表演性与娱乐性”、“交融性与发展性”等六种文化特征,以及“健身”、“娱乐”、“民俗”等三种社会功能,阐述了踏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传承与发展踏脚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经济价值”等三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结合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确定了将“踏脚”纳入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必要性。具体研究过程中,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专业的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将“踏脚”纳入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归纳,本文总结了五个方面的结论:宁夏区内的多方支持,为踏脚纳入银川市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机会;踏脚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有助于其开展与推广;回族踏脚运动在国内多次大赛获奖,为其走进校园和课堂奠定了社会及群众基础;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小学生们对踏脚的认知度大幅提高,很希望将其纳入校本课程;回族踏脚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才是良好的途径与方法。并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强相关理念培训、强化多方沟通交流、定期组织表演比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等六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