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东南亚地区初探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地区与我国毗邻,自古以来就与我国联系密切,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不断开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为频繁,合作更加密切。另一方面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不仅在地理、气候、文化等方面有相似性,并且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等诸多方面也面临相近问题。通过对东南亚城市问题研究,不仅对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制定中国外交、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战略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东南亚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不但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与此同时,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发展演变外在表征,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下形成,具有动态性和差异性,通过空间形态研究能够揭示外在城市建设(表象)与内在经济社会发展(本质)关联性,以便更好理解城市发展演变的历程及规律。鉴于此,导师提出对国外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理论和案列研究,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寄希望形成一个涵盖了美洲、欧洲、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区域,关于国外山地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认识和基础研究的整体性理论,拓展国外山地城镇发展建设相关理论与案列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更好的指导我国山地地区城镇化建设。  本文选取与中国发展相似的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切入点,以时空发展为主轴,从古代时期、殖民时期、近现代时期三个阶段,以不同阶段文化影响分布的人文地理环境为类型划分,以典型案列为支撑,对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形态的演变进行了较完整的历时性研究,着力发现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进化轨迹、构成要素、影响因子以及模式特征,探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对山地城市的深化和拓展进行有益的探索。本研究分七章: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论文研究的背景、范围界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第二章,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发展概述,从经济、社会、地理、文化等分析东南亚地区山地成生成环境,阐述山地城市发展进程。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论述了古代时期、殖民时期、近现代时期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其结构基本相同:1)阐述不同阶段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历史背景2)以典型案列分析为依据,总结各个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轨迹和发展进程,分析其主要构成要素3)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剖析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内在机制;4)归纳演绎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模式,分析评价其特征。第六章,通过对东南亚地区各个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总结东南亚地区山地城市演变的轨迹和内在规律和空间形态的图谱。第七章,总结与展望,客观评价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点,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的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教育工作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基本手段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农村小学建设是普及教育工作的重点部分,是完善农村相关文化
学位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造成了城市空间的聚集,由此产生了一批经济发展迅速、功能布局逐渐合理、空间结构相对集中的聚集型城市。面对这类城市的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到了全部能源消耗的1/3以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妥善应对气候
随着我国城市的高速扩张,城市街道的质量不断下降,街道景观也在不断恶化。许多临街建筑在建成后不久,立面就被种类繁多的广告牌、横幅、临时雨篷、空调机位等遮挡,造成了类似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医人数的增加,综合医院的声环境普遍存在噪声超标等现象。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且由于缺少系统详实的声环境调研资料,使
随着武汉走向超级城市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必将涌入这所城市,有限的土地上如何适应更高密度的人口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事情。如今汉正街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新一轮的开发建
学位
人类的开发过度与建设行为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而建筑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预计2020年城市化将超过60%,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