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零售商通道费合理性研究--基于市场结构与盈利模式变化的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零售商通道费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观点。本文以大型连锁超市为研究主体,通道费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零售商通道费问题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   本文的理论分析在三个层面上展开。首先,我国零售商通道费的产生与发展同时受到转型时期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主要因素包括零售行业与消费品生产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相对变化,以及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因而通道费的产生具有客观必然性;   其次,通过梳理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通道费效率作用的认识,整理出通道费对零售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四方面积极作用;   最后,通过供零双方通道费博弈建立模型分析其社会福利效应。其中静态博弈模型说明通道费一般不会损害消费者福利,而动态博弈模型说明主导零售企业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不会恶化边缘零售企业的处境。证明了在条件下,通道费很难降低社会福利水平,常见的均衡结果是供零双方的利益分配发生了变化。   实证检验部分首先对10家上市零售企业24季度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财务指标来模拟零售商通道费驱动因素,通过面板数据分析证明了通道费确实是满足零售企业企业经营活动需要的合理方式。   最后一章得出了本文基本结论:通道费是一种不断变化的经济现象,对通道费的研究必须注意在一定背景下、一定时期内追溯其来源、把握其发展趋势;受到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零售商通道费具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相当数量的通道费项目无损于效率。同时,本文也认为由于具体环境不同,并非所有的通道费都是合理的,对于处理供零双方利益分配、只涉及公平范畴的规制应明确规制目标,而对于超出合理边界、有损效率的部分通道费应从严治理。   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政府应从优化环境、引导生产商集聚、限定零售商行为、帮助零售企业转变盈利模式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的发挥政府职能。
其他文献
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特别是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发生了质的改变;为了保证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的平衡,节约集约用地,全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对银行间风险传染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加大银行的监管,对防范银行风险的产生和积累,防止风险在银行间传染、扩散,保障中国金融市场正常运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2011年的51.27%,城市增长已经代替经济增长成为时代的主题。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曾经支撑长三角地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