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别利用40对SSR荧光标记引物和1041个SNP位点,构建了72份国内常用玉米自交系的指纹数据库,并且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类群划分。结果如下:1、40对SSR引物在72份玉米自交系上共有256个等位基因,平均值约为6.4个,变化范围是2-13个;共有339个基因型,平均值为8.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是0.099~0.850,平均值为0.630;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的变化范围是0.007~0.208,平均值为0.031;基因多样性的变化范围为0.105-0.864,平均值为0.673;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0.0250~0.9366。2、1041个SNP位点在72份玉米自交系上的等位基因为2082个,基因型个数为2606,平均值为2.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是0.141~0.375,平均值为0.34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的变化范围是0.122~0.500,平均值为0.360;基因多样性的变化范围是0.152~0.5,平均值是0.445;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是0.0092~0.7041。3、两种分子标记方法都将72份自交系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分别是瑞德群,改良瑞德群,兰卡斯特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P群和糯质群。两种方法的划群结果均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4、糯玉米自交系成为一个独立的杂种优势群—糯质群,糯质群与另外6个杂种优势群有较远的遗传距,在分子水平上糯玉米与普通玉米存在较大的差异。5、我国组配玉米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主要为改良瑞德群×塘四平头群,P群×塘四平头群、P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兰卡斯特群,这些都是国内群×国外群的杂种优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