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应用1987年(TM)、1995年(TM)、2003/2004(CBERS)年和2012(HJ)年的4期遥感影像,根据现场踏勘资料,建立了海岸线解译标志,制定了岸线提取原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了4个时期的浙江省大陆岸线,利用908岸线进行了岸线提取精度评估。并对岸线的位置、长度和类型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基线法和面积法,以浙江省6个沿海地级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为单位,对海岸线时空变迁进行了分段详细分析。同时结合土地利用、港口建设、围涂规划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岸线变迁驱动因素。最后,本文选取了余姚-崎头角岸段作为示范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岸段进行了海岸脆弱性评估研究。研究表明:(1)浙江省大陆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约占岸线总长度的3/4,自然岸线以基岩岸线为主,河口岸线与砂质岸线相当,粉砂淤泥质岸线最少。浙江省人工岸线长度逐年缓慢增加,1995年较1987年有所下降,主要转化为粉砂淤泥质岸线;粉砂淤泥质岸线变迁呈波动趋势;人工岸线逐渐连续,基岩岸线逐渐破碎且长度逐渐减少。浙江省大陆岸线总长度逐年增加。(2)浙江省海岸线整体向海推进,仅少数岸段发生轻微蚀退。岸线变迁使得浙江省陆域面积增加1030.49km2,净增加1023.77km2,海岸带年均增加面积呈递增趋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表现出不均匀变迁的特征。钱塘江入海口、三门湾、椒江口、乐清湾西岸-瓯江口-飞云江岸段、鳌江口南岸等河流入海口及内凹的海湾变迁剧烈。6个地级市海岸线变迁剧烈程度不同,从北往南依次降低。(3)人类活动中沿海工业区建设,港口、码头、造船厂建设及沿海养殖是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入海泥沙、沿岸地形、海岸地质地貌、海水动力因素等是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的自然驱动因素。(4)海岸脆弱性研究表明:弱脆弱和较弱脆弱岸段长度占52.3%,主要位于西三闸至甬江口岸段;中脆弱岸段长51069m,占25.2%;较强脆弱和强脆弱岸段长16046m,占22.5%,主要位于余姚至西三闸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