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的微炎症、营养不良状态及不同时期心脏结构功能学变化特点。分析微炎症、营养不良与CKD进展和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CKD及其心血管和并症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对象及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1月15日期间于肾内科住院的CKD3-5期患者的资料。根据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eGFR)将患者(不伴心功能不全)分为三组:CKD3期,CKD4期及CKD5期;根据临床是否合并心功能不全将CKD5期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对其性别、年龄、微炎症指标(CRP、铁蛋白)、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各组间上述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将CKD3-5期分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将CKD5期心功能不全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对上述2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学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肺动脉内径、射血分数)进行比较,明确各阶段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学变化的特点。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纳入CKD患者514例,男296例,女218例,平均年龄(48.98±16.58)岁。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20例(42.8%),慢性间质性肾炎82例(16.0%),糖尿病肾病104例(20.2%)高血压肾损害56例(10.9%),其它继发性肾脏疾病52例(10.1%)(多囊肾14例,狼疮肾14例,痛风肾10例,乙肝相关肾炎6例,紫癜肾炎2例,肥胖相关性肾炎2例等)。其中CKD3期102例(24.1%);CKD4期96例(22.6%); CKD5期226例(53.3%)。CKD5期心功能不全发生率28.5%。各组间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CRP、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CKD3期、4期、5期(不伴心功能不全)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CKD5期不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比较,伴有心功能不全患者的CRP、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CRP水平升高是CKD5期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微炎症指标CRP、铁蛋白与eGFR呈负相关;白蛋白、转铁蛋白与eGFR成正相关,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与eGFR无相关性;心脏指标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与eGFR呈负相关;随着CKD的进展,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左心室肥厚均呈不同程度加重趋势。
结论:
1.CKD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炎症、营养不良状态,并随着CKD的进展呈现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
2.微炎症、营养不良共同参与了CKD进展及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发生,且是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3.伴随着CKD的进展及心功能不全并发症的出现心脏结构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室心肌肥厚、左室收缩功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