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经济贸易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各国纷纷采用各种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以此来提高本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非关税壁垒中的反倾销是GATT/WTO所认可的用于保护国际贸易公平、公正、透明的秩序规范,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侵犯和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而有效的措施。在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在80年代后,在GATT主持的第八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的努力下,各国关税大幅度下降,关税壁垒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于是,反倾销作为WTO规则所允许的维护公平自由贸易的做法,顺理成章的成为各国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成为对付其他国家扩大出口的有力武器。我国被诉倾销的历史是从1979年欧盟对我国发起的首起糖精反倾销调查开始的。近些年来,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出口商品越来越多地遭受反倾销的调查和起诉。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和贸易大国,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反倾销运动中最大的针对目标。我国不仅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排在世界首位,而且遭受反倾销的最终裁定比率同样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近几年,面对国外的反倾销指控,我国出口企业随着反倾销意识的加强,应诉率虽然逐渐上升到70%,但是胜诉率仍然比较低,2007年数据显示平均不足30%。我国每年因此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同时遭受反倾销调查还将造成一系列潜在的后续影响,如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市场萎缩、企业生产规模缩减、工人失业率增加、国家税收减少等。这些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影响将严重地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但对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造成极为严重的困扰和伤害,而且也严重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基于上述反倾销形势,本文突破了对反倾销会计常规研究的局限,首先从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对倾销反倾销进行理论分析,并且对反倾销会计的特殊概念框架作了整体介绍,以会计理论为基础归纳分析了反倾销会计的特殊理论基础,阐述了作为分支学科的反倾销会计特有的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其次文章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沿着“理论基础——现状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国际反倾销规则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释,使出口企业能够对国际反倾销规则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地减少出口企业应诉的盲目性,进而更好地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之后引用数据说明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现状和存在的会计问题,包括企业自身内部会计系统无法提供反倾销调查机构所需要的信息,缺乏对国际反倾销政策及会计规则的了解和认识,即所谓不知彼亦不知己以至反倾销应诉失利等。另外,由于国际反倾销规则往往在合法外衣的掩护下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歧视性质,所以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也就此作了评价,主要包括对市场经济地位的申请以及替代国选择制度的评价,从而也以此来阐述了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客观障碍之一,即国际反倾销规则中的替代国制度。最后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会计对策,包括积极进行会计抗辩以争取正常调查待遇或选择有利替代国、完善成本核算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培养应诉反倾销专业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