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电技术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0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声发电技术由于其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热声发电技术在功率及效率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  1.多级环路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结构,该种发动机由若干热声发动机核心单元通过细长的谐振管连接而成。通过数值模拟考察系统的声场与能量分布特性并阐明其高效运行机理。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不同工况下发动机运行与输出特性,发现系统最低起振温度能够达到100℃以下,最高压比达到1.3。通过实验验证了抑制Gedeon直流的必要性以及利用声学透明的弹性膜作为Gedeon直流抑制装置的有效性。  2.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关键部件—热声发动机核心单元运行机理的研究  热声发动机核心单元是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中完成热声转换效应的关键部件,研究能够考察热声发动机核心单元运行特性与输出特性的方案。基于弱非线性热声理论建立了数值模型并通过与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实验系统地考察了不同负载阻抗下的热声发动机核心单元的输出特性。基于模型与实验的对比阐明二者在热声转换效率方面偏差较大的原因,为下一步提高热声发动机核心单元的效率提供了思路。  3.大功率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电机的研究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研制成功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电机。该发电机基于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动机与直线电机的高效耦合。利用数值模拟揭示其声场与能量分布特性,不同负载阻抗条件下系统的输出特性,阐明了其高效运行机理。通过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电机在不同级数、不同结构、不同热源温度、不同工质下的输出规律。通过对比不同级数发电机的运行与输出特性说明了四级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电机结构的优越性,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结构改进之后获得了最高输出电功9kW,最高热电效率22.9%。该结果为目前国际有报道的热声发电机的最高功率与效率水平。声学双作用行波热声发电机为大功率热声发电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课堂是进行知识传递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学生跟随教师
该文的目的是基于高歌教授和熊焰先生在湍流理论研究上的最新成果"不可压流平均流与拟序流的各向异性模式理论",对能量逆转及Ranpue-Hilsch效应进行解释.该文针对二维流动的
我们国家近年来,一直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其核心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口语交
该文首先推导了流场与固体温度场求解的基本方程,并推导了在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导热方程的展开式,应用非重叠区域算法建立了流场与固体温度场的热耦合计算模型.之后应用Dou
初中英语教学比较重要,初中英语教师应积极打破以往单向教学、与学生互动较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
本文立足美术教学课程教学实际,从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培养能力;简化课堂,提升创造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初中美术课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认为学生兴趣是基础,自主探究是过
该文提出一种太阳能驱动的热管吸附床,并通过实验研究和模拟计算,研究了热管式吸附床的性能.实验研究共建立了四套装置:固体吸附制冷可视化装置、吸附制冷单管实验装置、太阳
该文将实际发动机两个同向或反向旋转的涡轮盘简化成两个同向或反向旋转的圆柱盘.通过对圆柱坐标系下控制流体流动与换热的微分方程组进行无因次化,得到该研究问题的准则系统
随着现代教育课程标注的发展与改革,教育部门对与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尤为关注.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
随着MEMS技术在生物医学分子检测与生化分析领域的广泛应用,微米构件中流体的驱动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超声行波驱动在原理上不同于当前各种微流体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