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煤中钒的酸法浸出与钒(IV)的分离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是一种过渡稀有金属,能够溶于酸或者碱。石煤浸出液中的钒通常以五价的钒酸根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将其与其他杂质离子分离并富集。然而,采用氨基膦酸螯合树脂吸附钒酰离子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通过筛选实验,从三种离子交换树脂D860,C-900,D401中筛选出性能最佳者C-900氨基膦酸树脂。在静态吸附实验中,以钒(Ⅳ)溶液为基础,考察了pH值、树脂用量、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静态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4.0时,D401螯合树脂对钒酰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8h;在pH=2.0时,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酰离子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7h。树脂对钒酰离子的吸附量随着树脂用量的增多而增加,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吸附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温度和流速对动态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流速和较高温度有利于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Ⅳ)的吸附。动态吸附实验适宜条件为:流速2BV/h,温度318K。动态解吸时流速应控制在2~3BV/h之间,以5%H2SO4做解吸剂,能将C-900氨基膦酸树脂上的钒酰离子基本完全解吸。   采用直接酸浸工艺,研究了石煤提钒工艺的影响因素。在浸出单因素实验中,考察了矿石粒度、酸度、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搅拌强度、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50%;液固比:3∶1;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7h;搅拌速度:300rmp;矿石粒度:80目;添加剂用量:0.1%。最优条件下的综合浸出实验中钒的浸出率可达72.4%。   采用氨水调节浸出液的pH值,当pH值在2.0左右时,可以基本除去浸出液中的Al3+、Mg2+等金属离子,且钒的损失率仅为2.12%。浸出液经过净化处理后,采用C-900氨基膦酸树脂吸附后,其中的钒离子得到净化和富集,对解吸液成分进行分析,只含有少量的铝和铁,可见,C-900氨基膦酸树脂对钒酰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其他文献
纳米金由于独特的光学特性近年来备受关注。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产生的吸收、散射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纳米金溶液颜色及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与纳米金颗
π-共轭有机染料分子具有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摩尔吸光度大、化学结构易于修饰裁剪,价格低廉等显著特点。染料分子可将吸收的光子分别通过不同的跃迁途径产生荧光或磷光发光,或转化为电能或热能,作为本体材料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中的组份成为新型光电器件、光能转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光热诊疗是将吸收的光子通过热辐射形式转化为热能或声子,从而产生局部高温,实现指定位点成像,或诱导癌细胞凋亡或坏死。设计合成在近红
学位
基金项目:此文章受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7SP115。  摘 要:当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符号的社会,身边随处可见的信息都标识了一定的意义。弹幕作为一种时尚文化符号已经在网络领域掀起一层波浪,而这种时尚符号文化正是作为一种现代数字媒介技术与人类创造性思维艺术交融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网络符号文化。本文将从符号学角度入手,将弹幕作为符号学分析对象,把弹幕作为社会网络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