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材的开发者,教学的实施者。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老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力求合理科学地构建高效课堂。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规范作用,新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对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借鉴意义。本文分别从字词、语境、修辞和肌质等四个方面,探讨文本细读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适用情况。第一章: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文本解读的误区等三个方面分析古代诗文在教学中的现状及不足。接着从应试教育的禁锢、学生兴趣的低下和教师教案的缺陷等方面剖析导致不良教学现状的原因。呼吁语文教学的个性和多样性,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第二章:重点分析文本细读理论在教学中的适用性。首先,古代诗文大多委婉以现义,含蓄蕴藉给了它们丰富的生命和张力。其次,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创新性理解,是文学鉴赏和文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只有多样化的解读文本,才能使文学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最后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生准确流利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文本细读法就是从字词、语境、修辞和肌质等层面解读文本,与语文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第三章:重点探讨如何细读字词进行古诗文教学。读是体验古代诗歌散文优美蕴藉的意境和深刻含蓄的哲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读中培养语感、感受意蕴、体验感情。字词的准确把握也是古代诗歌散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通过对实例的点评,找到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价值。第四章:着重讨论语境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及教学中如何合理挖掘语境的意义。文学语言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对心理语境、对话语境、上下文语境和审美语境的合理观照,可以解读文本的深刻意蕴。在解读语境的同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审美能力。第五章:主要剖析修辞的作用。修辞是文学表情达意的重要方法之一。隐喻、张力、含混、反讽、悖论等是文本细读法着力探究的几个修辞。本文在剖析修辞的过程中细读文本,探究深刻含义。第六章:探究肌质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肌质也可以理解为文本中的细节,细节对于解读文本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诗歌和散文中细节的不同作用,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有重点地关注诗歌和散文的细节,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最后分别选用了一个诗歌教学实录和散文教学实录,在对比中突出两者在教学处理中的相同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