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时间与老年人社会价值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任务是针对老龄化研究“问题化”现象和老年人口社会价值的讨论。在梳理和反思国内外老龄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发现目前中外老龄化研究存在一种问题化的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聚焦到“进入老年期必定社会活动减少”的刻板印象上。针对西方研究中“老年人离群索居”的观点,通过中国和欧洲共14个国家的数据,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还原中国老年人社会活动的真实面貌,并发现中国老年人社会活动在传统解释中的悖论。基于这种悖论和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本文以“时间”作为解释变量,从自由时间的角度解释中国老年人社会活动大量出现的原因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性效应。最后,将老年人的这种生活和行为特点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总结和理论上的提升,提出“替代性行动”和“河流效应”概念。以此与西方老龄化研究中“老年人离群索居”和当前中国学术界带有“问题化”倾向的学术研究进行对话,一方面补充和完善对老龄化现象的本土化解释;另一方面构建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会价值,纠正“问题化”倾向影响下对老年人口理解的偏误。第一章,问题的提出。老年问题化的策略是针对反福利主义者而生成的,然而在这一研究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一直以“问题驱动”而非“理论驱动”的研究习惯,使得老年人和老龄化现象长期被作为“问题”看待,这形成了老龄化现象的研究领域存在着“问题化”倾向。这种学术研究当中的“问题化”倾向不仅通过“自证式预言”的方式加强着学术界的这种研究惯性,同时还催生了大众媒体与政策制定者的担忧与紧张。在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这两种效果的产生,并没有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反造成社会效果与老年研究最初的旨意相违背。为了抑制老年歧视的产生,本文认为需要有意识地偏重于挖掘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从而平衡以往研究中过度强调“问题”的情况。进一步聚焦问题,本文认为问题化的产生实际上也是人们对“老年人必将脱离社会”存在着普遍认识,然而,从现实情况出发,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大量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针对这一悖论,本文从社会参与的角度来挖掘老年人所具有的社会价值。第二章,对现实情况的分析。从问题意识出发,本文认为不仅要关注作为"Problem"的问题,同时应该将其更加将其视为更为中立的"Question"的问题。因此从老龄化现象的本质出发,选择将社会经济活动天然的计量工具——时间,作为分析单位,基于中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德国、爱沙尼亚、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斯诺文尼亚、芬兰、英国、挪威14个国家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的视角,比较和分析中国和欧洲不同年龄阶段居民在社会性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及其变化,发现尽管欧洲数据显示老年人的生活是呈现出“离群索居”状态的,然而在中国,青壮年群体在社会性活动上所花费的时间更少,相反老年人在社会性活动上花费的时间更多,表现出更加乐于“接触社会”的倾向。第三章,新的研究视角的提出与设想的检验。结合中西方老年人口在社会性活动方面的筹异,基于老年人作为弱者的存在以及以往社会公共生活参与者的条件研究,思考缺乏教育资本、经济资本、社会地位等因素的老年人为什么可以在社会活动上比青壮年花费的时间更多?进而以另一种视角——自由时间,作为新的突破口来思考这一悖论。在不同年龄段自由时间存量的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白由时间是造成中国老年人社会性活动晚年迅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一假设,本文借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这一假设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年龄是通过自由时间的提高而影响中国居民社会性活动时间的增多,并且在欧洲的数据中,自由时间也一定程度上抑制着老年居民社会性活动平均时间的下降。因此,我们理由相信社会活动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年龄所引发的自由时间的提高所引起的。第四章,原因的解释。主要针对以上分析结果的解释,着重讨论为什么自由时间的增高必然导致老年人社会性活动时间增多?本文认为居民晚年所拥有的大量自由时间,不仅可以成为老年人行动的资源条件,同时时间的大量集中还可能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时间的“何所用”既是他们的需求,同时也成为他们的行动特点。因此,本文借用实际数据和案例研究发现,当人们进入老年期而从工作岗位上退出,他们会主动地将时间从市场领域转移到家庭领域,而随着家庭需求饱和之后,个体的时间会再一次“析出”,最后原本被家庭需求所吸纳的时间最终会流向社会领域,在社会中寻找“时间何所用”的途径。第五章,老年人的社会效应。既然自由时间是社会活动产生的原因,那么拥有较多自由时间的个体将成为社会参与主要人群。从历史角度来看,从早期人类社会到工业化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制度化的发展,青壮年时期的劳动时间相对于早期社会而言更多,而空余时间则越来越少。因此从年龄段来看,劳动更多地集中到了青壮年,而自由时间却大量地集中到了老年人群身上。基于这一背景,承接上文的分析结果,既然自由时间的增多会引起老年人的社会性活动增多,那么老年人的这一特点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在理性选择和社会事务时间成本的计算下,青壮年将许多社会性事务转嫁给老年人,使得青壮年从社会性事务中退出,而老年人成为各类社会性事务的主力成员。另外一方面,老年人自身打发时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管闲事”的行为特点,而这些行为都会对社会产生出影响效力,成为社会服务和社会参与的潜在行动者。第六章,理论提升和概念归纳。通过上文的分析,本文将老年人从市场到家庭,再到社会的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出这一行为过程当中的四个特点,在这个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整体性的把握对其进行概念总结,将老年人因为自由时间增多而导致的社会性活动增多的过程理解为一种“替代性行为”,并总结出替代性行动产生所必须的四个条件。接下米,在此基础上分析老年人“替代性行动”下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借用类比概念图式的方式,本文提出“河流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做理论的提升及理解上的推广,将其运用到弱者对社会的影响话题中,即提升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七章,总结和反思。回到对老龄化现象的观察,在人口规模性效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社会当中的老年人口比例开始增多,则意味着社会当中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参与的人口及人口比例也在增多。回到中国社会参与的现实,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中国居民的社会参与度是较弱的,居民对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的积极程度也是较低的,然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此方面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青壮年呈现出退出的姿态,那么,意味着老年人将在中国的社会参与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中国社会参与与社会服务将面临空前的发展机会,而这正是老年人及老龄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这部分一方面和西方老龄化研究结果进行对话,阐述中国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社会价值,另外一方面,反思并纠正目前中国学界某些对老龄化现象“问题化”研究的合理性。尽管本文强调老年人与老龄化在社会当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但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对老龄化现象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的分析。而是通过分析强调,在对老龄化现象的研究过程当中既要重视“问题”,同时更要重视对老年人口价值的挖掘,而在目前情况来看,更应当偏重于“价值”分析,重建对老年人口的价值化理解,以平衡当前的“有偏”状况。
其他文献
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加TDP照射联合应用于临床,对多学科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选择运动系统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肋软骨炎,皮肤科类的带状疱诊、神经性皮炎以及外感疾病类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刑罚变更执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关注,对其实施有效的检察监督也成为了社会期待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梳理刑罚变更执行检
<正>2011年,东陵区(浑南新区)现代建筑产业园开始规划,组建了国资控股的沈阳万融现代建筑产业有限公司。目前,产业园以万融公司为龙头,形成了设计、制造、吊装为一体的,以装
通过问卷,从创造性、意志、信息利用和兴趣四个方面,对南京地区462名文科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论文写作适应性的调查。结果发现:文科硕士生论文写作兴趣处于中等水平,论文写作创
对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产生及其定位加以说明,认为高校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自组织机理的重要表现形式,而目前由于其发展不成熟,组织者多数是以"他组织"形态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后综合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常规物理治疗加功能训练康复对33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分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3例膝关节损伤病例,经2~7周
<正> 物候,是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描写表现物候现象的诗歌,我们姑且称之为“物候诗”,可分为三类: 一、植物候诗植
期刊
虫草多糖是冬虫夏草中的高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保护肝肾、抗肿瘤、降血糖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等。本文旨在通过查阅近年文献资料,对虫草多糖的药效及药用研究
目的评估HC视频喉镜联合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DLT)插管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需DLT插管后行胸科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视频喉镜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