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分配,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贸易转移本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污染,另一方面,通过贸易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提高环境标准和清洁型生产技术。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中国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效应。首先,本文回顾贸易-环境效应经典理论及若干重要理论模型;然后考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变迁和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况,简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传导机制;再次,利用SO2污染物数据及投入产出技术测算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污染水平及污染贸易条件,并对贸易-污染综合效应作三因素分解;最后通过构建一个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程度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中国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机制及效果,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出口商品SO2污染物含量大于进口商品SO2污染物含量,中国是污染物的净输入国,且各年的净污染量呈现出先减少而后增加的两阶段特征。然而,中国对外贸易的污染贸易条件始终小于1,中国并没有专业化生产和出口污染密集型产品,“污染避风港”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但遗憾的是中国SO2污染物的污染贸易条件呈现出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有发展成为“污染避风港”的趋势。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各行业的污染强度影响是不一致的,但总体上会增加中国的环境污染排放强度,中国有成为“污染避难所”的可能。垂直专业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清洁型产业的节能减排,而增加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污染强度,我们应积极参与低污染、低能耗行业的国际化生产,提高这些行业的治污水平和清洁程度。综合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总体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但随着中国参与全球专业化分工的加深,特别是贸易结构的错配,中国的对外贸易的污染贸易条件日益恶化,中国有发展成为“污染避风港”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