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膜投入方面,新疆地膜用量已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地膜污染区。因此,从宏观视角来分析新疆地膜投入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与农业增长相互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用膜行为,探寻农户用膜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农户理性选择下所受到的内外部约束条件,对于最终实现控制地膜使用面源污染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新疆地膜使用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与农业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逻辑起点,对新疆地膜投入面源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尝试从农户的角度探求地膜回收量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用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使用强度方面,新疆的地膜投入量较大,在我国地膜消费地区较为集中、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中位于前列;在新疆各地州中,南疆地区的投入是新疆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地膜占到了65.61%,远远高于北疆和东疆地区,并且未来的增长趋势还很明显。在使用密度方面,南疆地区的投入密度远高于全国、新疆以及北疆和东疆地区的平均水平;从最新数据看,南疆地区地膜投入密度为36.07 kg/hm2,是全疆的1.5倍,全国的3.5倍,是北疆的2.1倍,东疆的1.8倍。(2)新疆地区尚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左侧,农业经济增长还没有达到转折点,表明伴随着种植业产值不断增长趋势,地膜投入还将不断增加,农业发展可能还将继续伴随着地膜残留污染,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农业增长过程中还会伴随着更多的地膜污染。(3)农户的地膜回收意愿主要受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耕地的地块数、土地是否租用、非农就业以及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等变量的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各不相同。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政策启示:(1)必须致力于提升农户对地膜残留环境影响的认知和理念水平;(2)应该坚决执行土地承包长期不变的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在政策和法律上予以明确和清晰化;(3)只有增加非农就业机会才能真正促进农户的农业投资,提升农户回收地膜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