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动汽车推广是缓解能源危机和遏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低碳减排、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主要推广方式包括整车销售、公共交通和分时租赁。受电池技术和充电设施的制约,消费者对私人购买电动汽车存在顾虑;而公共交通以行政推广为主,消纳量也有限。分时租赁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模式,成为消费者接触和了解电动汽车的重要渠道,发挥着电动汽车推广由行政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的纽带作用。然而,当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租赁网点较少、充电设施不完善等关键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各有关市场主体组建了诸多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联盟,期望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目前的发展瓶颈。那么,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联盟形成前的市场竞争状态如何?产业联盟组建的动因、稳定性、以及科学的成员收益分配机制又当如何?成了相关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问题导向下,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联盟的形成过程及其收益分配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思路上,先厘清组建联盟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的博弈机理,明确市场的进化稳定状态及博弈主体的最优应对策略;然后对组建联盟的可行性和联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找出联盟的成立条件;最后讨论联盟形成后,成员间的收益分配机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具体如下:(1)针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联盟形成前,大量分时租赁公司进入市场、争夺市场份额的问题。本研究在有限理性的假设条件下,通过构建进化博弈模型,揭示了租车软件平台进出市场、抢占市场的博弈过程。在证明博弈均衡的一般存在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用车市场采用最多的价格战对模型进行了具体化分析,探讨市场受到某一公司价格战策略的突变冲击后,市场的进化稳定状态和博弈主体的最优应对策略。结果显示:一个初期稳定的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受到某一公司价格战策略的突变冲击后,不存在纯策略的进化稳定状态,但一定有混合策略的进化稳定状态;对于准备进入市场的公司或想扩大市场份额公司,其最优策略是选用价格战;而对于已经在该市场内运营的公司,当发现市场中有公司以价格战的策略抢占市场时,其最优反应策略也是降价。(2)针对组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联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问题。本研究根据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联盟的现实运营结构,提炼一家充电服务商与两家分时租赁运营企业合作的联盟博弈模型。分析了市场机制和联盟合作两种不同状态下,租车公司和充电服务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对应的收益分配情况,并运用无名氏定理对联盟稳定性和成立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组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联盟,既能保证充电服务商的利益,又能提高租车公司的收益,同时还有能给予消费者更低的租车价格,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发展。但联盟成员具有偏离联盟定价约束的动机和激励,通过违约当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在无限重复博弈中联盟成员会通过长期总收益来决定是否违背联盟定价约束。企业追求的投资回报率对联盟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投资回报率越高,越容易跨过临界点。尤其是在有限理性下,短期行为更明显,这也是联盟高失败率的根本原因。(3)针对联盟成员间的收益分配问题。考虑参与者之间是否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契约,存在两种基本分析方法,一是采用非合作博弈论的讨价还价模型,二是采用合作博弈论的Shapley值方法(Maskin,2007)。本研究给出不同联盟状态下(具备约束力和不具备约束力)的收益分配方案。在非合作博弈假设下(联盟不具约束力)。通过构建多对多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参与者间的收益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租车公司和充电服务商之间关于超额利润的分配过程。研究发现:在初始策略随机产生的条件下,该博弈的进化稳定状态一定是一个严格的纳什均衡,并且以最大的概率收敛到对称纳什均衡(五—五分成),收敛到其他严格纳什均衡的概率以此为中心朝两边递减,呈对称分布。租车公司群体和服务商群体关于超额利润的分配比例期望值为“五—五分成”。在合作博弈假设下(联盟具备约束力)。运用Shapley值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产业参与者间的收益分配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一家充电服务商和两家租车公司组成的产业联盟为例,给出了联盟子集收益的推导过程,并运用Shapley值求解出了基于边际贡献的最优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