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农村社区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还是相对的滞后,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为此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成果的好与坏,水平的高与低,不仅关系着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以青岛市城阳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做突破口进行调研,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微观的视角,青岛市城阳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由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首先指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对农村社区文化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梳理了文化适应性,需求层次,社区发展等相关的理论。第三章介绍了青岛市城阳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找出了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利用率低,农村文化服务总量少载体短缺,农民文化消费层面较低,文化活动内容单调,主体错位,人才缺乏等问题并从政府角度和农民角度对其成因详细分析。第四章通过对青岛市城阳区成功社区后田村社区的深入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总结出了要搭建文化平台,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人才队伍。规范管理制度,完善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特色旅游等相关经验启示。第五章阐述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政策背景并结合青岛市城阳区的未来发展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推进青岛市城阳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坚持主体性,多元投资,开放性,双驱动,包容性,融合性等几项基本原则并在责任落实网建,服务设施,社区氛围,文化载体,文化队伍,考评机制等方面尝试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第六章得出三条结论分别是城阳区基本代表了青岛地区大多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农村社区文化己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毕竟是我国农村发展中兴起的新事物,在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后田村社区是城阳区实施旧村改造,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亮点,后田村的发展就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可供借鉴的路径;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农村社区深入推进,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对策建议从而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