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奥斯汀小说中的异性爱情小说一直是文学评论的着眼点。本论文论述的内容超出了爱情、追求、婚姻等问题,着重论述存在于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想象和创作源泉之间的冲突,这一论证主要通过阐释小说中的象征来完成。在字面层面的再现中,作者讨论了妇女从少女时代到其步入婚姻殿堂的这段历程。女性生命中的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象征意义。孩童时期,青少年时期,进入男性世界,选择配偶,这一选择所产生的冲突以及成功的选择最后走向婚姻。本文的论点和重点在于探讨早期浪漫主义理念是如何蕴于简单的叙述。这些早期浪漫主义理念盛行于奥斯汀生活的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英国。这些理念盛行诗坛,批评家对此也十分关注。在奥斯汀小说的象征结构中也可窥一斑。象征隐喻表达和男女两性领域独特的相互联系足以支撑以下发现:人类通过生命历程达到完满,这一过程唯有通过同自然的结合才能实现。自然有两种表现形式,可好可坏,同时它也是浪漫主义者眼中的堕落快乐之源,人类面临着道德困境。人类在作出选择时面临两种相互冲突的模式,一种模式是内心创造想象,另外一种模式是外部构成建构,这一模式通常不是人为的,但却要求人类服从。这些象征性的意向有:其一,象征伊甸园的家庭;其二,象征上帝的父亲以及象征自然的儿子;其三,象征人类的女性以及象征人类从尘世返回伊甸园征程的女性从少女到婚姻的这段时期;女性接触男性世界的成熟期则象征其被逐出伊甸园(这一青少年和成熟期被浪漫主义者视为伊甸园中的原罪时期);女性的婚姻则象征人类同自然的结合。本文首先介绍作者和作品,简要陈述了论点和促使作者进行研究的主要观点,随后是文献综述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回顾批评界在此之前的研究成果以及促使作者进行此研究的刺激因素。接下来是论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的陈述,对本文的中心论点进行陈述以及介绍研究方法。最后是对关键词“女性纯洁性”的解释,着眼于作品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以及文化背景,同时也着眼于男女两性的性别构成,着重强调女性。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理论框架,阐释浪漫主义理念的论点和重点,原则和影响。这一章着重介这一时期关于浪漫主义的历史性论点,介绍了浪漫主义定义、原则、多样性以及应用的不同观点。第二章主要讨论了奥斯汀作品中字面层面的再现:男女两性爱情小说,强调女性(女主人公)在生命中的经历,她对于配偶的选择,这一选择所产生的冲突以及成功的选择最后走向婚姻殿堂。第三章主要讨论家庭和男性的象征再现,主要注重论述表现象征意向特点和责任的叙事技巧。第四章则讨论女性及其步入婚姻的生命历程的再现。在这一象征结构中,女性经历从孩童、成熟到进入男性世界以及最终的婚姻的转换,其重要意义在象征性的结构中得以展现。第五章总结全文,表现内部和外部结构冲突,强调想象的重要性以及想象在文明和美德建构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