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包括公司IPO抑价成因、IPO时间选择和IPO后股票长期异常表现等三方面。其中,关于IPO抑价成因的研究比较成熟,理论成果最完善、丰富,但是也是最有争议。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独特的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售机制变迁进行了详细分析,考察了相对应时期IPO公司的股票抑价情况,最终发现并证明了发售机制变迁对我国IPO抑价存在显著性影响。因此,本文的结论为我国解决IPO市场抑价问题提供了另外一个突破口。 本文先对IPO、IPO抑价和发售机制等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和解释,然后在对国内外理论和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发售机制变化的国际趋势分析证券市场发售机制的历史变迁过程,最后建立了一个IPO定价的理论模型,通过该模型来解释公司进行IPO定价所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确定IPO均衡价格的原理。为了验证发售机制的变迁对IPO抑价的实际影响情况,本文还以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的所有IPO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上市后首日、5日、60日和180日的收益率和调整收益率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中的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论很好地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与发售机制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性的关系,并且还发现不仅不同发售机制下IPO抑价程度不同,就是同一发售机制在不同时间阶段对IPO抑价的影响也不相同。为了减小或避免发售机制对IPO抑价的影响,本文最后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即应该在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成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询价机制;为了保证整个证券市场IPO定价的效率,还应该在适当时机引入辅助发行机制,并且最终应该达到"发售机制的多元化"的局面;除此之外,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关于市场参与各方的诚信体系的建设也应该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