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GIST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不适或疼痛、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术前无一例确诊,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3例见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为增生性改变。肿瘤直径<5cm者有10例,5~10cm者有11例,>10cm者2例。常规病理检查见梭形细胞,最终依靠免疫组化染色确诊。免疫组化检测CD117阳性17例,CD34阳性12例,而CD117阳性和CD34阳性22例。结论:GISTs术前确诊非常困难,病理检查时发现非上皮性的梭形细胞肿瘤应作常规免疫组化染色以确诊,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亚硒酸钠作用K56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电镜和TUNEL法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Bcl-2和Bax的mRN
以汉语句式为测试材料 ,研究留学生母语是否影响他们习得汉语的问题。结果发现 ,留学生在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 /领属句、主谓谓语句 (受事主语句 )和“把”字句 2上的成绩表
目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两个重要生物学特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过程。该过程受瘤细胞之间的粘附作用、对周围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降解能力以及瘤细胞迁移等因素
类型学辩证地解决了过去、现在、未来的关系问题。它是从对历史模型形式的还原中抽取出来的,同时又具有历史意象,在本质上与历史相联系。这些抽象出来的形象经过了历史的淘汰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中国教育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而中外合作办学,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教育
目的:探讨升陷汤加减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PD)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8例CH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大肠癌最主要且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
与直流电机相比,交流电动机是多变量,强耦和的非线形系统,要实现良好的转矩控制非常困难。20世纪70年代德国工程师F.Blaschke首先提出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理论来解决交流电机转矩
不确定性问题在我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而模糊集理论、粗糙集理论均适于解决处理信息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粗糙集理论、模糊集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均形成了相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浓度监测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6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60例患者环孢素A(CsA)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