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专业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bitw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所以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现在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自由,所以艺术类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受艺术熏陶的艺术类大学生在社会上是一个特殊层面的群体,与非艺术类大学生相比较而言,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具备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不同的实际情况。   本研究以我国沈阳市、天津市四所高校美术专业大学生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三方面的角度,探讨三者的关系,对比美术专业大学生与非艺术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美术专业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向影响;   (2)美术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有正相关;   (3)美术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是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   (4)美术专业大学生与非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其素质与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
课程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关系到知识和价值观的传授,目前在成人教育课程中存在着对成人女性的省略、忽视、刻板化和歪曲的课程倾向,成人女性的经验与知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排除在现
创造能力来源于一般认知能力还是专门能力,换言之,是来源于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过程还是专门认知过程是语言学习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普遍认知框架下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