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运输效率的大小决定了交通运输水平的高低,区域运输效率能够很好地研判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依据地区的运输效率的差异及优势,做出相应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改变、人员结构以及路网建设的改善措施及政策。而运输效率的评价对运输水平的衡量更具有精准性,区域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更是政府制定政策、提出建议的依据。区域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也离不开区域运输效率的衡量。也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建设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分析参考。所以本文以如何改善交通运输水平为出发点,对区域运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国内效率的研究和应用中,目前使用DEA模型去评价效率是应用最广泛的。因此本文根据投入产出对等的原则,分析铁路、公路、水路的运输效率情况,构建了以人力要素、路网要素、设备要素为投入,以期望要素、非期望要素为产出的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将碳排放量和运输业伤亡人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并且以运输发展理论和综合运输体系理论为基础,结合运筹学以及数据包络分析,用DEA-BCC-CCR模型分析了全国31省域的静态运输效率。从全国及各个省域运输效率的静态分析来看,各省综合运输效率呈现不同趋势的分布,区域性差别很明显。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运输规模效率以及纯技术效率带来的差异引起的,其中纯技术效率占主导地位。以MAIMQUIST指数及其分解分析了全国31个省域的动态运输效率。从全国及各个省域运输效率的动态分析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占了主导地位。将DEA模型的投入的所有要素作为自变量,省域的效率评价值作为因变量。用TOBIT回归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影响运输效率的影响因素。其中对运输效率影响最大变量为公路网密度,说明它可以显著正向影响全国的运输效率。东部地区影响运输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公路网密度。对中部地区运输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样是公路网密度。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设备要素、路网要素的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从回归结果和实际情况看,需要进一步增加西部地区的运输人员的投入,需要增加设备要素的投入、以及进一步扩大路网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