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减值会计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和实证界讨论的热点。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有了将近20年的历史,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经历了从“二项准备”到“四项准备”再到“八项准备”这一历程,直到延用至今的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虽然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发布,为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行为,加强会计信息的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分别从经济因素、盈余管理因素和契约成本因素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制造业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影响因素。论文在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会计目标理论、未来经济利益观、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及谨慎性原则等理论为支撑,首先从经济因素、盈余管理因素和契约成本因素这三方面分析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影响因素,为第五章的实证研究部分的假设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回顾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历程,并选择单一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相关数据,分别从总体上、分行业、分地域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对减值准备的计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描述统计,并对转回情况也做了简单描述分析,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会计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征,并指出了资产减值会计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率为被解释变量,以总资产收益率的增长率、资产负债比率和总资产对数为连续变量,以扭亏动机、大清洗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为虚拟变量,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变量的描述、多重共线性检验、单变量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来对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因素有自身的经济因素、盈余管理因素中的扭亏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契约成本因素中的债务契约成本因素。最后,根据本文第四和第五部分的结果分析,提出了规范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