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证候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别探索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浊毒证在上述患者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上的差异,并分析总结DN的易感因素。为DN“病-证-症关联”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为DN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及方法:收集整理2012-2014年望京医院、平谷区中医院住院病例及门诊病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共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设计统一病例报告表格进行记录、汇总,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合并症等病情资料和中医证候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校正检验,记录x±s及P值。P值<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证候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别探索各证型在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上的差异,并分析总结DN的易感因素。研究结果:(1)80例患者中老年患者(年龄≥60)占总体的63.8%,女性患者中的老年患者占64.3%,男性患者中的老年患者占63.5%;平均病程(14.98±7.78)年;Ⅲ期患者的平均病程(13.50±8.86)年,Ⅳ期患者的平均病程(15.79±7.12)年。BMI指数正常者仅占27.5%;超重患者占50%,肥胖患者占20%;61.3%的患者有吸烟史。(2)超重、肥胖组与BMI正常组相比,患者的血肌酐(CRE)、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升高(P<0.05)。肥胖的DN患者患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增高。(3)Ⅳ期与Ⅲ期患者相比:收缩压、空腹血糖、GHB、血Na+、CRE、BUN、UA、 CHO、24h尿UTP升高(P<0.05);血C1-明显升高(P<0.01); RBC、HGB、TP、ALB、GFR降低(P<0.05)。(4)消渴肾病的中医证型以本虚标识为特点,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相比较,TG升高(P<0.05), CRE、 BUN、ALB、24h-UTP降低(P<0.05);浊毒证与血瘀证相比较,CRE升高(P<0.05)。研究结论:(1)超重、肥胖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损害明显,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增高。(2)Ⅳ期与Ⅲ期相比,患者收缩压升高,肾功能下降,离子、脂质代谢紊乱加重,合并贫血的频率增高。(3)消渴肾病的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为特点。脾肾阳虚证与气阴两虚证相比,患者的肾脏损害加重,疾病消耗较重;浊毒证与血瘀证相比较,患者的肾功能下降。疾病可能发展方向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血瘀证→浊毒证。实证可以贯穿疾病始终,以血瘀证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