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所占比例最大,对于无神经功能障碍的此类骨折的治疗方式尚待确定,保守和手术治疗各有优劣,在此背景下,应该如何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比较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校研胸腰椎骨折TLICS (Thora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分型系统评分为4分的病例的治疗方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TLICS评分4分的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牵引过伸按压法结合垫枕法(非手术组26例)和不减压不经伤椎置顶的跨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术(4钉)(手术组26例),收集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操作或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脊柱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0DI指数)的差异,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均获得随访,无脱落病例,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0.3±1.6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方式、伤椎受累节段、治疗前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Cobb角度、VAS评分、0DI指数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在操作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伤椎后凸Cobb角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和末次随访等指标,可以得出两个研究方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在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改善Cobb角、即刻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效果优于非手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中长期观察中发现,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和Cobb角度均存在的相应丢失,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改善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治疗或术后初期(前3个月内)手术组在改善VAS评分和ODI指数方面更有优势(P<0.05),但在中后期(6个月后)及末次随访,两组组间对比没有明确地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地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障碍。手术组在即刻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改善Cobb角、VAS及ODI早期评分、缩短下床及住院时间上较非手术组更有优势,但治疗费用相对较贵且有第二次取内固定手术的创伤及风险。非手术组治疗操作时间更短,费用更低,无手术创伤性出血,避免了使用抗生素和麻醉的风险,减少了术后瘢痕粘连等问题。两组治疗在中长期(半年后)的疗效观察中,伤椎前缘高度丢失、Cobb角度丢失、改善患者疼痛及相应脊柱功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合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