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多模式磁共振指导下静脉溶栓后进一步应用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盈源)扩容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9人,满足2014年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并且符合静脉溶栓标准,将所有收集患者依照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分型,并于入院、溶栓后一周、出院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短期神经功能改善用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与溶栓后一周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值来评估。同时依据改良型Rankin量表(mRS)入院及出院时进行评分,之后电话随访出院后90天、出院后180天的mRS评分作为远期神经功能改善的评估。 结果:总体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与溶栓后一周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值)及90天mRS评分、180天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74,P=0.421,P=0.182,P=0.342),对于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的AIS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尤其是对于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的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与溶栓后一周时NIHSS评分及出院时NIHSS评分的差值)、90天mRS评分和180天mRS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p=0.010,p=0.001,p=0.004)。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的AIS患者疗效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扩容治疗能使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得到显著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