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表现的尤为突出。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发展全局以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短板和弱项。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应用而生。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对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目的与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城乡关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率先提出城乡融合思想以及列宁将这一思想继承发展并付诸于俄国实践。第三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党在处理城乡关系矛盾问题上的探索和实践。第四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处理城乡关系的新思想。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及原因而提出的,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城乡关系思想,阐明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思想和行动上改变了固有的城乡发展模式,在根本上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最后一部分为乡村振兴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的发展。论述乡村振兴战略在时空和目标上与城乡融合思想具有一致性以及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坚持人民群众观,并为其他国家处理城乡矛盾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改变以往解决“三农”问题的一贯思路和固有模式,真正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关键之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正>护理人员不能把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AP)患儿简单作为一个临床病例来对待,而应该把其归属于家庭整体与一种生命或文明的特别方式来对待,其重点体现在让照顾者参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常合并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月经量的增多和进行性痛经。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