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对前代诗人的接受研究——以阮籍、李白、白居易为例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寅是“吴中四才子”之一,是明代的文学家,著名画家。长期以来,学术界更多的是热衷于他画家身份的研究。然而,近年来随着唐寅的文学价值逐渐得到肯定,学术界对唐寅的文学研究明显呈上升趋势。但对唐寅研究的方向重点集中在唐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诗歌内容及其艺术风格方面。然而唐寅的文学价值为何成为明代独具一格的存在,却很少有人研究。  虽然独具一格的唐寅是吴中独特的地域环境、文化、时代精神、学术思潮滋生的结果,但本文却以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唐寅为何是明代最早出现的、有意识地在诗歌上进行创新的诗人。作为接受主体的唐寅是有思想与情感的,对接受客体是有删选的,所以唐寅的思想性格与文学创作风格自然受到接受客体的影响。阮籍,李白、白居易的思想性格与文学创作风格在特定的时期能与唐寅产生共鸣,从而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  本文以接受美学的角度,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唐寅的了解。绪论部分集中分析了唐寅的接受研究情况,从而知道以接受美学的角度讨论唐寅是有必要性的。还有就是简单介绍了唐寅的人生经历与文学风格。第二章侧重介绍了唐寅对阮籍、李白、白居易接受的原因。第三章论唐寅对阮籍的接受,侧重介绍唐寅对阮籍任诞不羁的个性的接受。第四章论唐寅对李白的接受,核心分析唐寅对李白自信狂放的接受。第五章论唐寅对白居易的接受,集中分析唐寅对白居易语言风格的借鉴。第六章分析唐寅对后世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交往与相似的历史。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与韩国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本帝
清廷统一天山南北之后大力发展西域,同时西域取代东北成为主要流放地。从此,无数文人到过西域,其中最多的就是被流放的官员。这些人在西域感受与内地迥异的风光,见证边疆的建设,他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分析大陆、台湾和英美三个采样点图书作者简介,以考察三个采样点简介用词概况及其区别和原因,归纳出作者简介涉及哪些项目、讨论三个采样点图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