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管中血液和血栓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症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血栓容易形成于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的血管中。研究血栓的形成条件以及运动轨迹,对临床上血栓风险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不同血管的物理模型,结合血栓形成的要素,分析了不同血管中可能形成血栓的位置。静脉血管中,探究了不同瓣膜长度和窦体积对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得出静脉血管的窦腔是血流低速区。随着瓣膜长度和窦体积的增加,窦内的速度降低,壁面剪切力减小,因此更容易形成血栓。直径为5mm的静脉血管中,相邻静脉瓣的间距为2mm、角度为90°时,血液的螺旋流较明显,血流不易发生淤滞。在弯曲血管中,分析血管直径、弯曲角度、曲率半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弯曲血管的内侧为低速区,因此该区域容易形成血栓。弯曲角度和曲率半径的减小,会导致低速区的范围增加,血管直径的增加会使血流速度降低。分叉血管中,分叉外侧壁面的剪切力和血流速度较低,因此该处为血栓容易发生的区域。粒子停留时间随着分叉角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支血管直径越大,低速区的范围就会增大,剪切力下降。主动脉弓存在斑块时,堵塞处剪切速率随着血管堵塞率的增加而增大,更容易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主动脉弓中的动脉瘤越大,瘤内的速度和剪切力越小。经过研究得出,主动脉弓瘤体积或堵塞率的增加,会促进血栓的生成。本文研究了不同大小血栓在血管中的运动,血栓越大对血管壁面造成的损伤越大。主动脉瘤的内径越大,血栓在瘤内壁面产生的剪切力越小。血栓在不同分叉角度的血管中具有不同的运动轨迹,当分叉角度增加或直径减小时,血栓的流动方向不容易发生较大改变。
其他文献
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显示出了巨大潜力,micro RNA(miRNA)作为外泌体的关键成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但是体内不稳定性和较低的细胞摄取效率成为目前miRNA疗法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间充质干细胞膜封装策略可以赋予纳米材料血液长循环和心肌细胞靶向的能力,以实现miRNA的高效递送并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本论文围绕干细胞膜伪装的纳米复合物的合成、性能以及在细胞
水西庄位于天津南运河畔,是由盐商查氏家族所建造的郊野私家园林。作为天津古代沽上园林中的“园亭之冠”,水西庄虽然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其留下大量诗、文以及图像,流传至今,并一直影响着天津文化。研究从园林及园主背景、园林建造过程、景象单元考证、造园意匠分析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文本研究、图像研究、图示语言分析、史料考证、景点复原法对大量水西庄文本、图像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考据,从而对水西庄的基本布局
炎症环境是许多疾病的真实微环境,同时也是纳米载体的实际应用环境。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炎症环境对纳米粒子递送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通过硼酸酯键的形成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链接到装载有基因的纳米复合物PEIPBA/DNA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炎症自适应性纳米基因运载体系(PEIPBA/DNA@AP)。AP在纳米复合物表面可以进行自组装,使得该纳米体系表面带负电,由于炎症环境中正电蛋白的高表达,该纳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世界范围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而且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我国对于TBI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渐在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地的差距,不断地加深脑损伤研究的领域。TBI主要造成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而继发性损伤能够导致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和大量自由基的产生。大量的自由基的产生会加剧损伤的程度,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
“雁翎桧覆虎纹墙,夹道雕栏织画梁。”这里的虎纹墙就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一种常见的园墙形式——虎皮墙。黄棕色不规则虎皮石搭配青灰勾缝,形成虎皮般的纹路,是清代皇家园林追求“农家乐”意象的典型做法。本文通过对清代皇家园林的调研,结合清代绘画、工程档案等相关文献,总结出皇家园林常用的包括虎皮墙在内的五种墙体类型及不同类型园墙与建筑空间的搭配模式。采用文献研究、工匠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追溯虎皮墙来源,还原虎
microRNA(miRNA)是一类目前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性核酸药物,通过与靶向性的mRNA分子互补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质翻译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但是由于其体内不稳定性和递送效率低等问题阻碍了 miRNA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发递送载体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论文围绕基于金属有机框架(ZIF-8)的miRNA药物载体,对其制备、药物负载能力、pH响应性释放、血清稳定性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探究,主要研
糖尿病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当代社会,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一般通过频繁针刺取血的方式来进行监测,进而实现控制。相比于有创或微创的方法来说,微波无创血糖监测技术具有无创、无痛、不易感染、安全无辐射等优点。本文以人体耳垂为研究对象。耳垂的生物组织结构相对简单,血液含量充足,表面相对平整,而且位置便于测量,适合长期监测。微波无创血糖检测是根据微
肝脏在损伤之后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此过程受到多种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调节。Interleukin-5(IL-5)能够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增殖、募集。作为IL-5的主要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能够促进CCl4损伤小鼠的肝再生,课题组前期发现IL-5还可以促进70%肝切除小鼠肝再生,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数据阐述了IL-5通过直接促进肝细胞增殖促进肝再生的分子机制。通过Anti-Si
当今世界各类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频发,保障救灾物资的及时供应是确保应灾工作有效开展的第一要务。为应对灾害发生的不可控性带来的物资需求不确定,提前储备应急物资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政府管理部门在应对各类灾害中往往承担主导者责任,但囿于自身职能属性的局限,不足以承担全部生产储备的全部任务。而私营企业在采购、生产、供应方面有着更专业的能力,可以弥补政府部门在应急能力和效率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以为私营企业创造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受体占位(RO,Receptor Occupancy)是定量单抗类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程度的一种检测方法,在药物开发的体外、临床前以及早期临床研究阶段均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实验中RO实验方法的建立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包括临床中心、样本类型、检测中心、分析人员等。方法建立中样本类型的选择关乎科学性、成本、冷链物流以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可行性等实际问题。受体占位实验的样本通常有全血和PB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