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体表优势细菌的分离及定殖能力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最主要病害之一,对于该病害的防治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美国是松材线虫病的发源地,如今松材线虫病在美国并不严重,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美国的松材线虫致病性较弱。而松材线虫虫株致病性弱的原因不是松材线虫本身,而很可能是线虫体表携带的细菌不同。美国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经过了长期的演替可能已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所以美国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致病性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如果能分离筛选出致病性弱适应性强的细菌,释放到我国松林,来替代松材线虫体表致病性强的细菌,将有望解决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问题。本文从这一目的出发,收集了美国、日本和中国松材线虫虫株,首先验证了虫株之间的差异,从美国虫株上分离了细菌,又进一步证明了虫株的差异与携带细菌的种类有关,并研究其在线虫体表的定殖能力,以探讨这株美国细菌作为生防细菌的可能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验证不同松材线虫虫株之间存在着致病性差异,用不同松材线虫虫株对黑松、马尾松和雪松进行接种,发现所有虫株对黑松和马尾松的致病力相似,对雪松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日本虫株对雪松有较强的致病力,而中国虫株对雪松不能致病,说明不同松材线虫虫株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2、为了解不同松材线虫虫株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对美国、日本和中国不同松材线虫虫株体表携带的细菌进行分离,并对细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美国线虫虫株上分离的优势细菌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中国浙江虫株上分离的优势细菌为泛菌属的Pantoea toletana;日本虫株上分离的优势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中国溧水虫株分离的菌株与另一个日本菌株为同一种,即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拟松材线虫上分离的菌株鉴定为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用无菌黑松与马尾松切根苗对这些细菌培养原液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从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的成团泛菌为弱毒菌株。3、为研究线虫和细菌的关系,研究优化了无菌线虫的制备方法。用高浓度抗菌素和低浓度H2O2交替并反复处理松材线虫,获得无菌线虫的比率高,线虫生命力强。并提出用大批量灰葡萄孢培养基进行线虫筛选是获得无菌线虫的关键。4、线虫与细菌关系的研究表明,线虫浸泡液能促进细菌繁殖,细菌也可以促进线虫繁殖和生长。松材线虫和其体表的细菌的关系为一种互惠关系。无菌线虫对优势细菌的趋向性试验表明,所有无菌线虫对美国菌株成团泛菌趋向性明显。5、为确定美国菌株成团泛菌的定殖能力,进行了不同细菌之间的对峙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自日本和中国的细菌菌株的对峙能力强,美国菌株成团泛菌对峙能力较弱,作为生防菌的潜能不理想。试验中还发现各菌株在增加初始接种量后,定殖能力不断增强。该成团泛菌的定殖条件需要进一步探索。建议进一步收集美国虫株,扩大筛选范围。6、比较线虫体表物质浸泡液高效毛细管电泳图谱,结果表明松材线虫较拟松材线虫体表物质种类丰富。提出高效毛细管电泳可用来区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7、另外,本文还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进行了杂交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虽杂交后代存在死亡率高和畸形现象,但后代能够繁殖并能够致病。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特殊职业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状况,为该群体身体健康及身体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医学上通用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中医体质量表、基本信息登记表
薄层色谱已是一种相当普及的分析技术,但是,由于它的展开距离有限,而且缺乏能简单有效地影响溶质保留参数的手段,因此分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高效薄层色谱的效率比常规薄层
义利之辩是儒家第一辩,也是我国传统商业伦理的核心之辨,是我国古代商业伦理的价值诉求和商业实践的价值准则。近现代以来,义利之辩的结果由重义轻利逐渐转向重利轻义,商业无伦理
<正>一、"剪不断、理还乱"的"吟"与"诵"汉语单音节词"吟"与"诵"及其合成词"吟诵",在古代汉语以至现代汉语中的释义及其具体运用,相通与相异并见,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些词
会议
大猿叶甲为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从成虫在土中滞育。本研究以江西龙南、江西修水、山东泰、哈尔滨4个地理种群的大猿叶甲为对象,探索了不同群体的滞育变异,并采用几种分子标
履带起重机臂架是履带起重机结构中的主要承载部分,由于结构复杂、载荷种类多,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是设计者研究的重点。随着可靠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履带起重机臂架的结构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精髓,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是中国音乐文化中
临床上,由牙周病、外伤、肿瘤以及骨质疏松症等导致的牙颌面软硬组织缺损发病率高,患者进行牙颌面软硬组织缺损修复的迫切需求较大,自体干细胞介导的组织再生修复成为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