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初历行用于太初元年夏五月至后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B.C.104~A.D.85),共189年,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具有较完整文献资料记载的古代历法,亦是我国历法史上首次大变革。太初历是中国历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几乎继承了此前所有历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后世历法产生过深远影响,因而成为后世制历的范本。太初历是汉代天文历法学、年代学研究的重点,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同时对文物考古学、史籍中年、月、日、朔、闰干支讹误校勘等也具有现实意义。 《史记·历书》和《汉书·律历志》分别记载了具有同一起算点,但朔望月与回归年平均值不同的两种历。因此,按照两部史料所记载的数据及算法分别排算出完整的历谱做比较研究,并以出土文物对研究结果做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常见的历谱只做了排算,未利用新出土大量文物进行结果检验。 本文考察了《史记》和《汉书》的成书及删补情况,对有关太初历的史料记载、改历经过、制定人、历法规则、刘歆改编为“三统历”等问题做了探讨,并指出了前人的不足之处。对两部史料所反映出的不同原始数据,分别通过排算历谱做了比较考察,并蒐集新出土大量文物检验了排算结果。 本文指出:原本《史记》经汉武帝与后汉章帝两次删削,几经补缺之后,其《历书》早非原貌,确已篡入了后人的文字。这是本文的要点。此谜一破,余冰皆释。太岁纪年因周期不准等诸多原因必遭淘汰。汉简历谱,证据确凿,不容置疑。本文并探讨了特殊置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