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貂CDV的分离鉴定及其主要基因的克隆与免疫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瘟热(Canine distemper,CD)系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的流行与传播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动物养殖业、野生动物保护业、动物园观赏业和养犬业的持续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对流行因素的适应,其自然感染宿主范围在不断扩大,加之CDV变异株的出现,目前犬瘟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有所升高,流行趋势由散在发生趋势向群发趋势发展,临床症状也越来越复杂,其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国宝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猕猴等灵长类动物的CDV感染,使CDV的致病地位日益突出。最新研究证实CDV在体外可感染人的前破骨细胞,在破骨细胞内增殖,表明CDV的自然宿主可能已扩展到了人类,犬瘟热可能是犬传染给人的第二个病毒性传染病。由于CDV呈世界性分布,自然感染宿主种类广泛,且可在大量的不相关动物种类间交叉感染。因此,消灭CDV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利用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控制犬瘟热。目前常用的犬瘟热疫苗有CDV死毒苗、MV疫苗、CDV弱毒疫苗。但是CDV死苗和MV疫苗不能提供动物持久的保护力,而CDV弱毒疫苗的稳定性较差,接种后易受母源抗体的干扰,对某些免疫缺陷动物和野生动物不安全,具有散毒的危险,所以人们已开始研制新型疫苗,如核酸苗、基因工程亚单位苗、重组病毒苗等控制犬瘟热。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为水貂CD核酸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1,水貂犬瘟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从山东省青岛市某水貂养殖场疑似犬瘟热的病死貂的肝脏中分离出1株病毒,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结果表明:该毒株接种于Vero传代细胞后出现了CDV典型而有规律的细胞病变;其理化特性与CDV相同;致细胞病变作用可被兔抗CDV阳性血清阻断;包涵体检查在细胞浆中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包涵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接种病毒的BHK-21细胞出现特异性的亮绿色荧光,而正常细胞则未见绿色荧光;提取接种病料后的Vero细胞培养物中的总RNA进行RT-PCR反应,扩增出了324bp和1053bp的目的片段。证明该毒株为CDV,命名为CDVSJ。2,犬瘟热病毒分离株附着蛋白(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对犬瘟热病毒水貂分离株CDVSJ株的H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MD-18T Simple Vector连接,并转化至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中,成功地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pMD-18T-CDVH,并测定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CDVSJ株H基因由1596 bp组成,编码532个氨基酸,含有5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分别在76~78、318~320、349~351、383~385、514~516;含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位于66、81、115、211、223、304、309、317、417、493、502、529位。与01-2689、007Lm、2544Han95、25259、A75-17、American dog、black leopard、Liud、CDTaichung、Convac、Danish dog、Danish mink、DK91D、GreenIandic dog、Hamatsu、Javelina、KDK-1、LP、Onderstepoort、Snyder Hill、Tanu96、TN、Ueno和Yanaka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7%、91.0%、91.9%、92.2%、92.0%、91.2%、91.8%、91.9%、90.9%、96.9%、92.0%、92.4%、92.0%、92.1%、90.9%、91.8%、91.1%、92.5%、96.6%、98.6%、91.1%、91.1%、91.0%和91.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9%、90.1%、91.4%、90.2%、91.9%、91.4%、91.9%、91.7%、91.2%、95.1%、91.4%、91.9%、91.6%、91.4%、90.4%、91.2%、90.8%、91.4%、94.6%、97.0%、90.8%、90.6%、91.0%和90.8%。与Onderstepoort、Convac、Hamatsu、A75/17、TN株相比,根据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犬瘟热病毒分离株CDVSJ具有5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与Onderstepoort疫苗株相比,在318Aa~320Aa、383Aa~385Aa处多2个N-联糖基化位点;与疫苗Convac株和野毒A75/17株相比,在530Aa~532Aa处少1个N-联糖基化位点;与Hamatsu株相比,在236Aa~238Aa、511Aa~513Aa和530Aa~532Aa处少3个N-联糖基化位点;与TN株相比,在236Aa~238Aa和511Aa~513Aa处少2个糖基化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CDVSJ株与SnyderHill毒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二者与疫苗株Onderstepoort和Convac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组成一组,而与标准野毒强毒株Hamatsu的亲缘关系较远。3,犬瘟热病毒分离株融合蛋白(F)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对犬瘟热病毒水貂分离株CDVSJ株的F基因进行了RT-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与pMD-18T Simple Vector连接,并转化至E.coli JM109感受态细胞中,成功地构建了重组克隆质粒pMD-18T-CDVF,并测定其序列。测序结果表明,CDVSJ株F基因由1053 bp组成,编码351个氨基酸,含有9个半胱氨酸残基;与01-2601株、2544-Han95株、5804P株、25259株、A75-17株、DOGDK91C株、ONP株、PDV-2株和98-2646株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4%、93.8%、93.9%、94.3%、94.5%、93.9%、97.3%、94.7%和94.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96.6%、97.7%、98.0%、97.4%、97.4%、97.2%、98.0%和96.6%。抗原指数比较结果说明分离株CDVSJ与疫苗Onderstepoort株、强毒A75-17株在40-50位氨基酸间存在较大差异。与Onderstepoort株、A75/17株和PDV-2株相比,各个毒株F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及其位置保守,均为9个。这说明CDVF蛋白基因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结构蛋白基因。4,犬瘟热病毒分离株F基因的真核表达将克隆至pMD-18T simple vector中的F基因片段亚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成功地构建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和pcDNA3.1-SF。经脂质体介导法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和pcDNA3.1-SF转染至BHK-21细胞中,通过ELISA法、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证实目的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获得了表达。5,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免疫研究为研究真核重组表达质粒的免疫特性,将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和pcDNA3.1-SF肌注日本大耳白兔进行免疫,同时设置pcDNA3.1(+)、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犬瘟热弱毒疫苗阳性对照组。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兔体内产生了针对CDV的特异性抗体,且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次数和免疫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重组质粒组体液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载体组,但不及弱毒疫苗对照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免疫组产生了细胞免疫,但低于弱毒疫苗组。本研究从疑似犬瘟热病死貂肝脏中分离出1株犬瘟热病毒,并对水貂源犬瘟热病毒分离株的F基因和H基因进行了克隆与序列分析,丰富了CDV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构建的CDV F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在实验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进一步研究CDV F和H基因的免疫保护作用,研制诊断和预防水貂犬瘟热新型、高效的诊断试剂和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报告 4个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家系的NOTCH3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 4个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CADASIL家系中的先证者作NOTC
人体运动的仿真模拟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通过Kinect设备扫描得到人体运动骨骼数据,根据骨骼矢量变化计算三维虚拟人体的骨骼的旋转角
红斑丹毒丝菌是造成动物丹毒病和人类类丹毒病的病原体。所有动物丹毒病中猪丹毒的经济意义最大。目前研究认为红斑丹毒丝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是感染发病起始环节的关键,
春小麦/春大豆间作是西北一熟制灌区广泛采用的高产种植形式.本文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根系分隔试验研究了这种种植形式作物种间的竞争作用和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小麦/大豆间作具有明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伴随着他们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的,是丰富多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政治宣传活动。在马克思恩格斯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中,蕴涵着深
<正>新生儿极易发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Infant cytomegalovirus hepatitis,ICH),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1-2]。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一线抗血清巨细胞
目的: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患有幻肢痛的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内的激活情况,以及给予特异抑制剂后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n=48)麻醉下行一侧坐骨神经横断术建立幻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