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以来,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那么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探索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更显重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人口地理学方法,主要通过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的深入分析,在研究农村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阐述小城镇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地位和相关机制的构建。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思路,回顾和评述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现状,并简单地对文中出现的概念和指标做了基本说明。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的分析,反映在宏观经济转型过程中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变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推进的特点。 第三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下的农村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通过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相关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分析,反映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人口增长态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状况和农民进镇落户的状况。 第四章.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下农村人口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分析新形势下小城镇和小城镇户口的吸引力问题、城镇化进程中显现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民利益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问题。 第五章.小城镇综合改革与农村人口城镇化新一轮再推进。从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出发,引出与城乡协调发展密切有关的若干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讨论。 第六章.结论。 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有: 1、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并未激起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迁移浪潮。 1990年代后期正式启动的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其推进力度明显大于1980年代,但是农民进镇落户的热情却低于预期。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口城镇化和小城镇人口增长虽然趋于加快,但是,与乡-市迁移相比,乡-镇迁移明显地相对弱化而且以非户籍迁移占绝对优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更倾向于跨地域外出,省际乡镇迁移中的非户籍迁移比重明显高于省内迁移,但是,地方性的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基本上都主要面向本地户籍农民。基于实地调查的分析表明,绝大部分进镇落户农民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