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采铜”研究——以采辑《左传》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c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实为经史文荟萃的铜山,采辑了大量“青铜时代”的天文历法、典章制度、人物史实等人文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基于此,历来学人孜孜不倦地研究《左传》。与此同时,《左传》学的形成及转向不可避免受到“今古文”、“义理”、“考据”的交替影响。   清初《左传》学渐入考据阶段,顾炎武是这一阶段代表人物。顾炎武《日知录》大量采辑、勘验、冶炼《左传》材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采铜”研究范式。所谓“采铜”范式实际借用顾炎武称《日知录》的纂辑为“庶几采山之铜也”。这种研究范式要求大量采辑原始材料,继而宏观“勘验”,进而反复冶炼微观元素,最终以实证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客观对象。现代以来,对于顾炎武《日知录》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特色,研究者从史学、音韵学、伦理学、文化学、政治学、哲学角度加以解读,取得很多研究成果,然而部分研究成果过于笼统、空疏。特别是《日知录》采辑《左传》的研究,显得尤为单薄。   论文以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为研究背景,以顾炎武《日知录》对《左传》采辑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演绎、辨析、归纳材料,深入探讨顾炎武对于《左传》的研究成果及其学术范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顾炎武《左传》研究形成的一系列特色以及其对于清初“《左传》学”的影响。
其他文献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后现代作家之一,在他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地寻求突破和创新,留下了许多风格迥异的作品,涉及面十分宽广,科学、文艺理论、小说、寓言在他的
作为二十世纪颇有影响力的西方作家之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的作品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圣经》文学的深刻影响。基于《圣经》原型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意义,本文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阅读取向也不断有着新的需求。而散文,作为一种最自由的,“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日益得到当代人们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