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诗歌集》中的诗歌效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whwa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伦·坡,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是美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诗歌均别具一格,其诗歌和小说创作理论《创作哲学》和《诗歌原理》自成一体。他的这些理论在自己的创作中得到实际的体验和最好的阐释。本文运用坡的以“效果论”为中心的诗歌理论为基础,从主题、言语、声韵和意象四个方面分四章来对《爱伦·坡:诗歌集》进行具体分析,解读“效果论”在其具体诗歌文本中的运用。第一章研究诗歌文本所表现的坡关于诗歌中主题美的主张:“美不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效果。”坡诗歌中的美往往与死亡相结合,“美人之死”在坡看来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诗歌主题。坡在其诗歌中对该主题的阐释达到了激荡人心的效果。第二章分析诗歌文本中的言语效果。坡主张诗歌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用语。坡倾向于在诗歌中运用拟声词、带有暗示性的词和古英语或不常见的词汇以达到谜一般的效果。第三章探讨诗歌文本中的声韵效果。音乐性和原创性是达到诗歌效果不可缺少的特性,也是坡诗歌理论的重要主张。坡往往在诗歌中运用特殊的元音和头韵、行内韵和尾韵等来突显诗歌的韵律,同时,他还运用词语的重复和叠句来表达感情,加强诗歌的节奏感。第四章勾画诗歌文本中意象的视觉效果。坡主张诗歌应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充满丰富的意象。在静态的意象中,坡主要运用带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色彩和女性形象来突出效果。而诗歌中的动态意象延伸了诗歌的意蕴。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爱伦·坡:诗歌集》,正如坡的诗歌理论所倡导的一样,享有“效果的统一性”;为达到此效果的统一,诗歌的各内在因素均需仔细推敲,坡甚至对诗的长度和技巧的细节都做出了规定。坡的诗歌理论核心在“效果”一词上。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和研究,集中地阐释坡在“效果论”之诗歌理论指导下的实际诗歌创作,由此方便读者更深入地把握和走进坡的诗歌世界,更深刻地感受其诗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和动植物却面临着更多的安全挑战,如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果蝇和艾滋病等等。有些病虫如松材线虫,一旦由出口产品带入进口国,很容易在进
《左传》在叙事方面的文学成就是引人注目的 ,其中的占卜叙事有着独特的艺术功效
汪伪统治时期 ,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奴化教育 ,统治者在青少年中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 ,不但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而且具有鲜明的奴化教育的目的性 ,同时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肃北土语是卫拉特方言的一个土语,学者们曾经对该土语元音进行过传统语音学研究,但至今没有声学分析的论著。本文是一篇基于实验语音学的理论揭示肃北土语元音特点的声学语音
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关于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该引进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成为法学界和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热点。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作为现代法
<正> 今年五月九日是黄自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日,黄自先生生于一九○四年,一九二九年学成归国就工作在当时唯一的一所音乐学校——上海国立音乐專科学校,直到他与世長辞的那
期刊
南京大报恩寺塔是明初重要的皇家琉璃建筑,是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和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
本试验采用若羌红枣为供试材料,研究红枣多糖的提取和精制工艺,以期能为红枣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热水提取红枣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