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钠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err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钒基材料因其无污染、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可快速充放电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钒元素丰富的价态有助于实现多电子电化学反应,进而可提供更高的理论比容量。但是钒基材料在长期反复的锂化、钠化以及去锂化、去钠化过程中会发生严重的体积膨胀并导致材料结构坍塌,形成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使电极材料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容量大大衰减。大量研究表明:将材料纳米化、调控形成中空结构以及将材料与碳进行复合等能有效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的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从而获得稳定的循环性能。本论文选择钒基负极材料作为研究方向,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制备了导电碳纳米纤维限域的三氧化二钒纳米粒子(V2O3@MCNFs)、含氮的空心球碳壳限域的氮化钒量子点(VNQD@NC HSs)两种材料。得益于其独特的结构,上述两种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合成了三氧化二钒纳米粒子被限域在多通道碳纳米纤维结构中的材料(V2O3@MCNFs)。多通道的N掺杂碳纳米纤维改善了材料的导电性,限制了三氧化二钒粒子的体积膨胀,增强了V2O3@MCNFs复合材料的结构稳定性。相互交联的三维碳纳米纤维网络提供了良好的电子传输通道,保障了快速反应动力学。作为钠电负极材料,V2O3@MCNFs在0.1 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然保留321.6mAh g-1的比容量;在1 A g-1下电流密度,4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然保持232 mAh g-1;甚至在5 A g-1的超大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有率仍有82%。(2)针对氧化钒体系中,材料的导电性仍然有限,氧化钒纳米粒子虽然控制在纳米尺寸,但是仍然面临着体积膨胀,离子、电子传输动力学受限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含氮空心碳球限域氮化钒量子点的复合材料(VNQD@NC HSs)。VNQD@NC HSs复合材料中氮化钒量子点缩短了电子、离子的传输距离,改善了锂离子、钠离子的传输动力学,提高了材料的倍率充放电性能。氮掺杂的空心碳壳结构既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又可以增加结构的循环稳定性,空心结构还给体积膨胀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提升了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作为锂电池和钠电池负极材料,VNQD@NC HSs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储锂、储钠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A g-1时,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电化学容量仍然可以达到832 mAh g-1,显示出优异的储锂性能。与此相对应,在钠电池中,在0.1 A g-1充放电循环200次后容量仍可以保持360 mAh g-1,而以1 A g-1充放电循环1400次后其容量仍然可以达到306 mAh g-1
其他文献
集中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现代大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之一。由于集中空调系统中某些设备在运行时可能处于非理想工况,且各个设备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因此,极易造成系统运行控制结果不佳,出现调控不力、能耗偏大等现象。为此,本文利用建立的集中空调系统仿真平台,对比研究了设备理想模型与实际模型下的运行控制结果,并进行合理可靠的运行优化。首先,根据集中空调系统中各个设备以及各组成部分的
胜任力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项新兴课题得到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关于胜任力的研究与构建方法进行分析与介绍,以期能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及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96例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培哚普利),观察组(常规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各48例,均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科研和教育体制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对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如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探索国家财政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目前
高校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高校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更加多样化复杂化,这些安全隐患主要涉及人身财物、交通出行、食品安全、思想文化等方面,也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