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还原剂盐酸羟胺荧光铜纳米簇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荧光金属纳米簇(MNCs)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MNCs的尺寸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粒子之间,接近电子的费米波长,使其表现出类似于分子的性质例如离散的能级、尺寸可调的荧光性质、良好的光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量工作研究报道了荧光贵金属Au、Ag NCs的合成及其性质和应用研究。由于荧光非贵金属铜纳米簇(Cu NCs)更为廉价,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光学性质,最近几年,荧光Cu NCs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制备超小尺寸的Cu NCs非常困难而且合成的Cu NCs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因此和已经取得的Au和Ag NCs的合成方法相比,Cu NCs的研究仍处在一个初步阶段。本论文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一锅化学合成荧光Cu NCs的方法,本方法采用盐酸羟胺(NH2OH·HCl作为还原剂,蛋白质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Lys)作为保护剂。以BSA作为模板合成的荧光铜纳米簇(Cu NCs@BSA)在室温365 nm UV光照射下可观察到明亮的橘色/红色荧光,其最大的激发和发射峰分别位于355 nm/615 nm, 395 nm/645 nm。以Lys作为模板合成的荧光铜纳米簇(Cu NCs@Lys)在室温365 nm UV光照射下可观察到明亮的黄色荧光,其最大的激发和发射峰分别位于334 nm/596 nm。本论文系统考察了荧光Cu NCs的合成条件,包括还原剂NH2OH·HCl的量、还原剂的选择性、BSA/Cu(NO3)2和Lys/Cu(NO3)2的摩尔比、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不同铜源对合成Cu NCs荧光强度的影响。对在优选实验条件下合成的荧光Cu NCs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结果表明合成的Cu NCs外观上呈圆形并且具有相对均匀的尺寸分布,平均尺寸大小接近2.5 nm;从XPS光谱图中可以看出Cu NCs中Cu处于零价态。更为重要的是,本方法合成的荧光Cu NCs在冰箱4℃避光保存条件下可保持至少2个月的稳定性,并且对H202表现出强的抗氧化性。此外,本方法合成的Cu NCs@BSA可应用于灵敏和选择性地检测重金属离子Hg2+Hg2+的检测限为0.2 nM;Cu NCs@Lys可应用于灵敏和选择性地检测Co2+,Co2+的检测限为2.4 nM。据我们所知,这是首次采用温和还原剂NH2OH·HCl来合成荧光Cu NCs,该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反应过程可以在室温条件下直接进行。合成的Cu NCs具有明亮的红光/黄光发射性质,并且制备的Cu NCs和之前报道的Cu NCs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的专家系统,教师应用该系统可以智能评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从而给予其专业学习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指导,自动生成专业学习规划辅助其专业发展。本文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实际,探讨高职学生专业规划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构成和总体框架的设计,以便进一步采用相关技术实现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 职业测评 学业评估 专业发展规划  
以3Ti/Al/2C粉体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以合成Ti3AlC2: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诱发自蔓延反应,反应会产生大量坚硬的小块体颗粒,大小约为0.2~11mm.粉体的
核苷以及碱基被修饰的核苷类似物在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6位被各种基团修饰的嘌呤衍生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次报道了6-氮杂冠醚取代嘌呤核
大数据理念和方法为电视节目的精准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工具。本文在系统分析精准营销基本概念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电视节目营销的特点和要求,引入大数据的概念和思路,构建
铱配合物因为具有良好的光物理性质常被用来作为探针的发光基团,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为磷光探针的一部分,铱配合物具有稳定性好、发光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基于铱配合物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多级孔材料因融合了不同尺度孔结构的特性,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吸附、催化、能源储存和转换、传感等方面。本论文主要采用溶胶凝胶相分离法合成多级孔二氧化硅孔材料和多级孔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