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p6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呈现异质性的遗传性疾病,约55%的患者无临床表现,25%的患者有出血表现,20%的患者有血栓形成的风险。该疾病的特点为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正常但活性下降。本研究中对已发现的所有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诊断、家系调查、表型诊断和基因诊断,并对部分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进行功能研究。  五例携带γArg275His杂合突变的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中有四例在术前筛查时发现Fg活性低下,平日并无出血或血栓表现,有一例有牙龈出血的临床表现。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位点突变并不会改变三条肽链的分子量大小。对γArg275His突变所致的异常Fg的功能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γArg275在纤维蛋白单体聚合中的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常规TEG检测和功能性纤维蛋白原TEG检测体现了其对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的敏感性。我们建议对于此类患者联合使用这两种 TEG检测,以更好地评估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体内Fg的功能,以及出血和血栓风险。  对五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女性患者的产科并发症进行研究发现,产科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TEG检测中的CI值密切相关,体现了TEG在预测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产科并发症严重程度方面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以及其在指导女性患者进行替代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五位女性患者分别携带 AαArg16Cys、AαPro18Leu、γAla327Thr、γTrp208Leu和γTrp369Leu杂合突变。Western Blot结果表明,AαArg16Cys、AαPro18Leu、γTrp208Leu和γTrp369Leu杂合突变并不会改变三条肽链的分子量大小,但γAla327Thr杂合突变可产生一条异常的糖基化γ链。纤维蛋白原功能试验表明,AαArg16Cys、AαPro18Leu和γTrp208Leu杂合突变可能使纤维蛋白原聚合异常,进而导致产科并发症的发生;γTrp369Leu杂合突变可能使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低伴功能异常,使患者发生产后大出血以及伤口愈合延迟;而γAla327Thr杂合突变可能导致难溶栓子的产生,进而使患者在怀孕期间容易发生死胎。其中γTrp369Leu杂合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的突变。  在本研究中,有两位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先证者携带相同的突变,即AαArg289Gln和γArg275Cys双杂合突变,但是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先证者A表现为出血,而先证者B则表现为血栓,且伴有血栓阳性家族史,但易栓症筛查均为阴性。Fg功能试验表明,两位先证者的Fg功能均存在异常,其中先证者B较先证者A而言,Fg的功能更低。体外表达实验表明,AαArg289Gln突变和γArg275Cys突变均不会影响Fg的组装和分泌。对两位先证者FGA和FGG基因转录比例进行检测发现,先证者B的FGG基因转录比要明显低于先证者A,此结果也同先证者外周血FGA和FGG的cDNA相对定量结果相一致。对FGA基因进行等位基因不平衡表达(AEI)分析后发现,FGA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转录水平接近1:1,无显著差异,说明两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并不是由于正常基因和突变基因的转录存在差异所致。因此我们认为两位先证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可能是由于在不同的个体中,Fg基因转录活性不同所致,或者是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转录活性所致,特别是FGG基因。
其他文献